“刑讯逼供罪”解读

2022/06/24 16:34:44 查看5017次 来源:许睿律师

 “刑讯逼供罪”解读

法律规定:《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 【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条文解读:

刑讯逼供、暴力取证在长期的封建专制历史中大量存在。在我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刑讯逼供曾经是公开、合法的审讯方式。受到这种消极司法文化传统的影响,刑讯逼供、暴力取证在当今个别司法人员身上也时有发生。刑讯逼供不仅使被审讯的人在肉体上、精神上遭受摧残和折磨,也是造成许多冤、假、错案的重要原因。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论政策》一文中就明确指出:“对任何犯人,应坚决废止肉刑,重据而不轻信口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旗帜鲜明地反对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反民主、法治的办案作风。但受封建残存思想以及不尊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基本权利的落后意识的影响,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的行为屡禁不止。2005年、2010年先后发生在湖北和河南的轰动全国的佘祥林案件和赵作海案件,就是因刑讯逼供导致的典型的冤错案件,佘祥林、赵作海险遭错杀,这些案件的教训值得深刻吸取。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印发《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又联合印发《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上述规范性文件明确了非法证据的内涵和外延,对审查和排除通过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获取的非法证据的程序、证明责任等问题进行了具体规定。2012年修改刑事诉讼法,首次将“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已有罪”的原则写进刑事诉讼法,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中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上述规定为制度上进一步遏制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行为提供了法律规范依据。实践中,刑讯逼供、暴力取证行为的产生和存在与执法理念、历史文化、司法伦理、职业道德等因素密切相关,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消除刑讯逼供、暴力取证,仍然任重道远。依照本条规定,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暴力取证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证人使用暴力,逼取证言的行为。刑讯逼供罪和暴力取证罪的犯罪主体都必须是司法工作人员。根据本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是指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这两种犯罪都是故意犯罪,并且具有逼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或者逼取证人证言的目的。至于行为人的动机如何,逼取的口供、证人证言事后是否被证实符合事实,不影响本罪的构成。本条所规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被指控有犯罪行为而被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公诉案件中在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前称为犯罪嫌疑人,在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后人民法院判决前称为被告人,自诉案件中,在人民法院判决前称为被告人。“使用暴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证人施以肉刑、伤害、殴打等危害证人人身的行为,暴力的范围包括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捆绑、吊打、非法使用刑具等直接暴力手段,也包括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长时间的晒、冻、饿以及“车轮战”审讯方法等非直接暴力手段,使之遭受肉体痛苦和精神折磨的行为。“证人”,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知道案件情况而向司法机关作证的人。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对于不知道案件情况或者知道案件情况但拒绝作证的人,司法工作人员使用暴力逼迫提供证言的人,也属于本条规定的“证人”。“致人伤残、死亡”,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刑讯逼供和逼取证人证言过程中,故意使用肉刑、变相肉刑或者使用暴力致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证人身体健康受到严重伤害、残疾或者死亡。刑讯逼供和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不仅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也妨害了司法机关的正常司法活动,必须依法予以严惩。依照本条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关于故意伤害罪、第二百三十二条关于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并从重处罚。

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二十三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立法背景与条文解读》 2021年3月版 第634页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