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法条对同一违法行为设定不同的处罚措施如何适用?

2019/01/09 15:43:31 查看3332次 来源:姜春连律师

  由于违法行为的情形、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的不同,部分法律条文对同一违法行为设定了不同的处罚(处理)措施,对此情形,实务中应当如何操作?需要执法人员针对个案的不同情形,综合考虑违法行为和法律条文的内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以保证适用法律符合法律的规定,符合个案具体情形。

  从法律条文的内容看,同一法律条文对同一违法行为设定不同的处罚措施,可简单梳理为以下三种方式:

  一、不同的处罚(处理)措施属“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是法律条文对同一违法行为设定了两种以上的处罚(处理)措施,该两种以上处罚(处理)措施不存在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也不适用吸引原则,而是为了制止违法行为,消除违法状态,惩处违法当事人,要求执法机构综合采取多种措施,来实现执法目的。一般而言,处于并列关系的两种以上处罚(处理)措施,均需执法部门依法作出。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六条的规定,“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经营者非法转让、出租道路运输许可证件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收缴有关证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此法律条文对非法转让、出租许可证件的,设定了四种处罚(处理)措施,即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收缴证件、处罚款以及如有违法所得没收违法所得。在查处此类违法行为时,执法机构需要综合采取四种处罚(处理),而不能选择其中一种或两种。

  二、不同的处罚(处理)措施属“或者”关系

  或者关系是指法律条文对同一违法行为设定了两种以上的处罚(处理)措施,该两种以上处罚(处理)措施针对的是不同的情形,执法机构需要根据个案情形,选择其一而行之。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三条的规定,“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经营;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该法律条文对非法经营的违法行为,根据不同的情形设定了四种处罚(处理)措施,一是责令停止经营,该措施与下述的三种措施属并列关系,意即责令停止经营必须依法实施;二是有违法所得的(通过后句表述,此处的违法所得应当是2万元以上),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三是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四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后三种措施则属或者关系,需要执法机构对应不同情形,采取其一。当然,也可依法责令当事人承担行政责任,在追究刑事责任时依法予以抵扣。

  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九条也属此种情形,即“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给予罚款是一般情形下的处罚措施,如果情节严重,则需要采取吊销的处罚,而不能只处以罚款;更不能同时采取两种处罚措施。

  三、不同的处罚(处理)措施属“先后”关系

  先后关系是不同的处罚(处理)措施存在顺序,在采取前一措施达不成执法目的,为了防止危害发生,消除隐患,要求执法机构采取后一种更加严厉的处罚(处理)措施。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客运经营者、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者未按规定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投保;拒不投保的,由原许可机关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该法律条文设定了两种处罚(处理)措施,一是责令限期投保,二是吊销经营许可证,该两种措施之间存在先后关系,意即执法机构必须首先采取责令限期投保的措施,只有违法行为当事人拒不投保的,方可采取吊销的处罚措施。

  再如,《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也属此种情形,即“违反本办法的规定,道路运输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3000元以上8000元以下罚款……”执法机构首先应当责令改正,如果当事人拒不改正(包括明示和默示),才可处以罚款。

  综上,执法机构在适用法律时,必须准确把握法律条文的内涵和外延,防止混淆处罚(处理)措施的法律逻辑关系而造成适用法律错误。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