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男方提出返还彩礼,女方应该返还吗?

2019/03/18 14:11:24 查看1012次 来源:孔民律师

  《礼记·昏义》《唐律》和《明律》规定"婚"的程序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亲迎,也称"六礼";其中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彩礼。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婚恋观念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离婚时男方提出返还彩礼,女方应该返还吗?

  彩礼的法律效力

  我国《婚姻法》几经修改,均规定了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但未对婚约聘礼作出规定。因此,相关彩礼纠纷案件,人民法院审理时按照有关规定被列为“婚约财产纠纷”。

  理论上关于彩礼的性质、应否返还有数种观点,但一般对彩礼有规定的国家在学理上或立法上均认为此为附解除条件的赠与,这一理论既符合公平原则,也不与婚姻的伦理观念相违背。依此观点,彩礼赠与行为一经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而生效,彩礼的所有权随交付而转移到女方手中,当婚姻不成立时,赠与合同解除,受赠人即丧失继续占有彩礼的合法理由,如果受赠人拒不返还而继续占有财物的,则构成民法上的不当得利,依不当得利返还对方。

  男方提出离婚彩礼怎么返还

  司法实践中主要区分以下情形予以考虑:

  (一)双方当事人是否同居生活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规定已登记结婚,尚未共同生活,一方或双方受赠的礼金、礼物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具体处理时应考虑财产来源、数量等情况合理分割。各自出资购置、各自使用的财物,原则上归各自所有。

  2、对于已同居生活但未登记结婚、已登记结婚且已同居生活、结婚登记前后均同居生活的,应重视对妇女身心权益的保护,毕竟人身权价值的保护应远远超过对财产价值的保护。法院在审理中,可以把是否同居生活、同居时间长短以及同居期间是否怀孕等情况作为婚约财产返还比例的主要参考因素,其返还的比例应有明显的降低,考虑返还的比例可以在50%以下,

  (二)双方当事人是否存在过错

  虽然法律对此无明文规定,但是根据法律责任构成中的因果关系要素,其作为考虑返还比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也符合民众的心里期盼。

  1、因给付彩礼一方的原因(如侮辱、殴打、另寻伴侣等有害另一方的行为)导致婚约解除,返还彩礼的数额可根据其过错程度、双方的经济状况等因素,酌情减少,减少的比例在10%至50%之间。

  2、男女双方均存在过错,应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综合评判,返还比例不应低于50%,如还存在其他情况,返还比可酌情继续降低,以平衡各方利益,处理结果也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

  3、若因意外事件导致任意一方失去结婚条件,则可以根据公平责任原则,无论哪一方提出解除婚约,均可按50%的返还比例予以返还。

  (三)婚约财产数额的大小

  审理婚约财产纠纷案件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根据给付彩礼数额的上下限来确定是否返还以及返还的比例,彩礼数额越大,返还的比例越高,这样方能体现法律的公平、合理的精神,使裁判尺度统一,维护裁判文书的权威性。

  (四)给付彩礼家庭的经济状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同婚娴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0条第3款规定了应返还彩礼的情形,即“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7条第1款对生活闲难明确规定,即“是指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婚姻法解释二》第十条对于办理结婚登记后返还彩礼的情形作了原则性规定,即虽办理结婚登记但确未共同生活的,彩礼应当返还。办理结婚登记后已共同生活的,在没有证据证实存在因给付彩礼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情况下,彩礼原则上不应返还。因此,对于办理结婚登记且共同生活的情形,离婚时一方要求对方返还彩礼的,应首先审查是否存在因给付彩礼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情形,当事人对此负有举证责任。对于结婚时间较短(一般指不足1年),且给付彩礼数额较大(一般指5万元以上),法院会考虑适当放宽“给付人生活困难”的认定标准,有条件地支持一方要求返还彩礼的诉讼请求,但并非全额返还,返还比例不会过高。

  不予返还彩礼的情况

  1、双方已经共同生活两年以上的;

  2、生育子女的;

  3、所送彩礼确已用于共同生活的。

  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一方请求对方返还彩礼,法院一般不予支持。但是,如果接受彩礼的一方主张所送彩礼确已用于共同生活,需要接收彩礼一方向法庭举证。

  作为我国传统婚俗,彩礼一直影响着我国民间的婚俗习惯和家庭婚姻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彩礼从没有离去,而是以一种更加间接的方式存在着,这非常值得我们的重视!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