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工伤后如何处理?

2020/08/21 09:37:53 查看1099次 来源:李亚玲律师

  工伤,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或者职业责任有关的活动时所遭受的事故伤害和职业病伤害。

  一般情况下,当家人或亲朋好友突然发生工伤时,很多人都会惊慌与悲痛,有的甚至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作为一个非法律专业人士,遭遇工伤时,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就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明确遭遇工伤职工单位的名称

  在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情形下,用人单位是工伤保险待遇的承担者;在参加工伤保险的情形下,一般情况下单位也应承担部分的工伤保险待遇。不知道用人单位的确切名称,就无法确定追索的对象。但实践中不乏存在不知道自己单位确切名称的职工,尤其是工程层层分包后,包工头自己雇佣的农民工,很难知道自己的用人单位是谁。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工伤,劳动者如果不能明确单位名称,便无从索赔。

  二、寻找证据证明劳动关系存在

  劳动关系证明是申请工伤认定必备的材料。没有这些材料,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就无法对工伤予以确定。能够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证据包括同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工作证、上岗证等。

  三、了解单位是否参加工伤保险

  是否参工伤保险会直接影响工伤保险待遇的责任承担,并且处理程序也会有所不同。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或者保险经办机构进行了解。

  四、明确单位是否已经申请工伤认定

  不管是否参加工伤保险,工伤认定都是处理工伤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工伤认定首先是用人单位的义务,用人单位不在规定期限内申请工伤认定的,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可以在发生工伤后一年内申请。值得注意的是,申请工伤认定有确定的期限,超过期限,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将不予受理,追索工伤保险待遇也将得不到仲裁、法院的支持。所以,对于劳动者来说,不要轻信用人单位的虚假承诺,以免错过申请工伤认定期限。

  五、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前,根据伤残级别和计算标准明确工伤赔偿数额

  协商解决多发生在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情形下。由于用人单位如果没有为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申报工伤有可能导致影响单位将来的工伤保险缴费比例或使单位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发生工伤后往往不愿意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而选择要求协商赔偿数额,工伤职工或其亲属为了使工伤赔偿早日处理完毕,也多采取迎合的态度。但此时没有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伤残级别及后期治疗费用也无法确定,甚至不清楚工伤赔偿的计算标准,劳动者的权益很有可能因此受到损害。所以,如果选择协商解决问题,应多咨询医疗专家、律师等,条件允许的,最好由律师出面谈判工伤赔偿事宜、签订赔偿协议。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