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名登记的法律救济

2024/03/29 09:26:54 查看49次 来源:马政鹏律师

实务中,公民身份信息被冒用登记为公司法人、监事、股东的事件屡见不鲜。对于被冒名者来说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对公司承担股东的出资义务、承担公司债务的补充责任、对公司可能产生的税务、行政管理甚至刑事风险要承担责任以及不良征信记录,账户异常监控等。


那么在这里,我们将以现行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近年相关案例为大家浅析关于冒名登记的法律救济。


为什么会发生冒名登记这样的事情?


需要指出的是工商登记制度下的形式审查,即只是审查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为冒名行为留下了操作空间。


基于此,在利益的驱使下,一部分人为逃避债务,冒用他人名义注册公司,以公司名义欠下巨额债务随后潜逃;一部分人因本身特殊身份不能开办公司,所以冒用他人名义注册公司借此盈利;更多的一部分人则是通过冒用他人名义注册公司,对公司进行实际经营并享有公司的实际利益,却不想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冒名登记最常见的情形又有哪些呢?


一是公司登记的申请人通过不法手段获取当事人的身份证件信息,提交虚假材料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登记注册主体地位,此时的当事人完全不知情。


二是当事人知晓其身份信息被他人获取,但不知道是用于登记经营主体,如常见的借名持股一旦产生股东纠纷等,当事人通常会提出一概不知情、非本人签字来主张系冒名登记,而在此类情况下,更多的会被认定为借名登记。


冒名登记与借名登记的区别


借名登记与冒名登记的根本区别之处在于对方是否知情并同意,如果对方不知情则为冒名登记行为,如果对方知情并同意则为借名登记行为。其实在主观层面上,已经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冒名登记的名义人无需承担责任,而借名登记的名义人需要在相应范围内承担法律责任。


可见案例(2023)沪03民终19号何某等与上海某加固工程有限公司等追收抽逃出资纠纷中两被上诉人对被登记为某公司股东知情并清楚,不存在两被上诉人被冒名登记为股东之情形。


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既然冒名登记的名义人无需要承担责任,又如何去通过法律途径去解决问题。


首先可以通过行政部门直接解决,从冒名登记名义人角度处罚,直接处理程序是最为简便的。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颁布的《关于撤销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取得公司登记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规定内容:“被冒用人本人向登记机关反映被冒名登记情况的,登记机关及时做好记录。”“登记机关要认真核验被冒用人本人签字的撤销登记申请及其身份证件复印件(本人到场的,核实原件)。”“登记机关在调查终结或公示期满后作出调查结论,并据此作出撤销或不予撤销登记的决定。”


上述《指导意见》也同样指出“人民法院生效判决或裁定已认定冒名登记事实的,登记机关应作出撤销登记决定。”


那么同样可以通过法院民事诉讼途径解决问题。


一是确权之诉。


请求法院确认公司办理登记所依据的股东会决议等注册文件无效、撤销或不成立,或请求法院反向确认股东资格,可见案例(2023)甘0982民初228号,邢某、敦煌某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确认纠纷中法院判决确认邢某不具备敦煌某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


二是侵权之诉。


冒名行为本质属于侵犯姓名权的行为,可以请求法院判令冒名者停止对被冒名者姓名权等权利的侵犯并赔偿相关损失,确认注册文件上签名全部虚假,可见案例(2021)京0106民初11608号,刘某诉北京某技术公司姓名权案中法院判决北京某技术公司于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办理工商登记变更手续,撤销刘某作为北京某技术公司法定代表人、担任北京某技术公司经理职务的登记信息。


当然最常见的还是通过法院行政诉讼途径解决,登记机关对市场主体依法作出的登记行为是可诉的行政行为,当事人可以起诉登记机关,请求法院判决登记机关撤销虚假登记。


如果行政机关对于冒名登记行为的处理存在合法性问题,则法院可对其作出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此类案件中证明责任转由行政机关负责,更容易达成诉讼目的。可见案例马某诉某区行政审批局行政撤销纠纷案中马某起诉请求撤销案涉《公司准予设立登记通知书》,法院判决支持原告诉请。


另外在此类案件中,往往伴有伪造、变造身份证,私刻印章伪造公司文件,伪造验资证明等行为,情节严重或构成刑事犯罪,可以通过追究刑事责任,再凭刑事判决结果,请求工商部门撤销登记。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解决方式中,若已被工商登记记载为股东的当事人主张其系冒名股东,应当就身份被冒用一事承担充分的举证责任,如申请笔迹鉴定,提供办理挂失身份证的记录等,而判断是否构成冒名登记,主要是与案涉相关单位的人员关系、有无参与过公司的经营活动、是否身份证借用他人使用过等方面综合判断认定。


综上所述


身份信息被冒用登记为公司法人、监事、股东,可以有多种救济措施,但案件属于民事还是行政案件的受理范围不一而定,无论冒名者还是被冒名者都将面临各种法律风险。


文章的最后,提醒诸位妥善保管个人信息,避免陷入无端诉争,如若发现冒名情形应当及时维权,切勿错过时效!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