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莫让法律 “缺位”,守护农业命脉

2025/01/21 09:50:09 查看117次 来源:京盟律师杜柏飞团队律师

  导语:

  “民以食为天,食以田为本。” 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宏大布局里,高标准农田建设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致力于打造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坚实平台,让 “望天田” 变身 “高产田”。


   建设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不乏骨感之处。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过程中,诸多法律风险与违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一、形式主义过重

  部分地区陷入形式主义泥沼,过于注重表面形象工程,却对实际质量与效益不管不顾。例如,某些地方在农田建设规划时,只追求田块整齐划一的视觉效果,却忽视了灌溉排水系统的合理性,导致农作物在旱涝时期依然 “望天兴叹”。

  二、资金监管不利

  有些地方在资金使用上混乱不堪,监管如同虚设。个别项目存在资金挪用现象,本应用于购买优质建设材料的资金被挪作他用,最终只能采用劣质材料,严重影响建设质量。更有甚者,个别地区胆大妄为,通过虚报建设面积、以次充好等手段弄虚作假。这些行为不仅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切身利益,破坏了乡村振兴的良好节奏,更是赤裸裸地触碰了法律红线。

  三、法律层面深入剖析

  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众多法律法规。

  《土地管理法》明确了土地使用的规范与界限,《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着重强调基本农田的规划与保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奠定了法律基石。而在建设过程中,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资金挪用等情况,极有可能触犯《民法典》《刑法》的相关条款,涉事方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例如,在建设工程合同履行中,若施工方偷工减料导致质量不达标,便违反了《民法典》中关于合同履行的规定;若挪用资金数额较大,还可能触犯《刑法》中的挪用公款罪或挪用资金罪。

  农民朋友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农民朋友们若发现建设过程中存在损害自身权益的行为,可通过以下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一、要增强法律意识

  了解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清楚自己在农田建设中的权利与义务,这是维护权益的基础。只有知晓法律赋予的权利,才能在权益受损时准确判断。

  二、积极参与监督。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农民朋友有权参与到各个环节的监督中。比如,对于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如灌溉设施安装不规范、道路修建不符合标准等,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可以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向村委会反馈等方式,让问题得到重视。

  三、善于收集证据。

  如果发现有资金挪用、质量不达标等损害自身权益的行为,要注意收集相关证据。例如,拍摄施工质量问题的照片、记录资金使用异常的情况等。这些证据在后续维权过程中至关重要。

  四、借助合法途径维权。

  当权益受损时,不要慌乱。可以先尝试与施工方、建设单位等进行沟通协商,要求其解决问题。若协商无果,可向当地的农业农村部门、纪检监察部门投诉举报,寻求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必要时,还可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借助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结语:

  要修好高标准农田,法律保障是贯穿始终的关键主线。从科学规划角度,需严格依据国土空间 “三区三线” 划定成果,合理确定建设区域。新建项目应全部布局在永久基本农田范围内,改造提升项目优先考虑与新建项目接壤区域,实现集中连片,这一过程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高标准农田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农民朋友们要积极行动起来,维护自身权益,共同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坚实根基,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收获更加美好的生活!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