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2 18:03:11 查看365次 来源:杨志峥律师
继承遗产在大部分人眼里感觉那是一大笔钱。但实际上,继承遗产的同时,其债务有时候也要继承。因此,有些继承人会选择放弃遗产继承。
一、法定放弃继承的表示何时做出?
放弃继承是与接受继承相对应的一种继承权行使方式。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即在被继承人死亡的那一刻起,继承人即享有继承权。因此,如果继承人不作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则视其为接受继承,但在遗产分割前,一旦继承人作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视为其自继承开始就放弃继承权;不但对遗产不享有权利,对被继承人生前的债务不承担义务,而且对遗产的孳息也不享有权利。
继承权的放弃,一经继承人的意思表示,即发生法律效力。
二、2025年放弃继承权,子女必须同时到场吗?
若通过公证方式放弃遗产,通常要求放弃人亲自到公证机构办理。公证机构会对放弃人身份、意思表示真实性等进行核实,这种情况下放弃遗产的子女需到场,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在公证员见证下签署放弃遗产声明书。
如果是通过向法院、其他继承人送交书面声明方式放弃遗产,子女无需同时到场。书面声明应明确表达放弃遗产继承的意思,注明放弃人身份信息、所放弃遗产范围等内容,并签名确认,以有效传达放弃意愿。
特殊情形下,若子女因特殊原因无法亲自到场,可考虑办理授权委托公证,委托他人代为办理放弃遗产相关事宜,但委托内容需清晰明确,符合法律规定。总之,是否到场取决于放弃遗产的具体方式及实际情况,关键在于确保放弃遗产的意思表示真实、合法、有效。
我是继承律师杨志峥,专注遗产继承领域15年,对继承类不同类型案件均有涉猎。每个案件情况不同,办案方法和思路也不同。如需了解更多继承相关法律问题,请您私信我,获取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方案。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