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行为你可能每天都在做,但真的会“进去”

2025/02/14 09:37:21 查看109次 来源:王诗婷律师

今天来点硬核普法知识!  

有些行为看似很普通,甚至你可能每天都在做,但一不小心就可能触犯刑法!  

法律不是遥不可及的东西,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刑事雷区”,看完记得收藏,关键时刻用得上!  

---

**随手转发谣言**  

你是不是也经常在朋友圈、微信群看到各种“劲爆消息”?比如“某地发生重大事件”“某明星塌房”之类的?  

**注意了!**  

如果你明知是虚假信息还随手转发,并且造成严重后果(比如引发社会恐慌、损害他人名誉),你可能触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或“诽谤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291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打架斗殴**  

生活中难免有摩擦,但千万别动手!  

**为什么?**  

因为打架斗殴的后果可能比你想象的严重得多!  

- 如果只是轻微伤,可能面临治安处罚(拘留、罚款)。  

- 如果造成轻伤以上,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最高可判三年有期徒刑!  

- 如果持械斗殴或聚众斗殴,还可能触犯“聚众斗殴罪”或“寻衅滋事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网络暴力**  

在网络上骂人、曝光他人隐私、恶意P图……这些行为看似只是“口嗨”,但实际上可能构成犯罪!  

**比如**:  

- 在评论区辱骂他人,可能触犯“侮辱罪”。  

- 曝光他人隐私信息,可能触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 恶意剪辑视频、图片诽谤他人,可能触犯“诽谤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帮忙转账**  

朋友找你帮忙转账,说是“小事一桩”?  

**小心!**  

如果这笔钱涉及诈骗、洗钱等犯罪活动,你可能成为“共犯”!  

**法律依据**:  

《刑法》第312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仍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酒后开车**  

喝完酒觉得自己很清醒,开车没问题?  

**NO!**  

酒驾不仅危险,还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133条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

**法律小贴士**  

1. **学法懂法**: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避免无意中触犯法律。  

2. **冷静处理冲突**:遇到纠纷时,尽量通过协商或法律途径解决,不要冲动行事。  

3. **保护自己**:如果遇到刑事问题,第一时间咨询专业律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最后提醒**:  

法律是保护我们的武器,也是约束我们行为的底线。  

希望这篇文案能帮大家提高法律意识,远离刑事风险!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