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必看!宅基地确权遇到这4种情况,千万不能签字!

2025/02/17 11:52:31 查看91次 来源:京盟律师杜柏飞团队律师

 在宅基地确权工作稳步推进的当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关键环节,也是农村土地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举措。作为专业的征拆律所,长期深耕于农村土地法律事务,我们深知其中的复杂与关键。在此,特别提醒广大村民,在宅基地确权过程中,若遇到以下4种情况,千万不能签字!


 一、面积存在争议

  依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 在实际确权测量中,因测量技术误差、历史登记资料不全等因素,时常出现测量面积与村民实际使用面积不符的状况。

  例如,某村村民李某,其祖宅一直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日常管理,但在此次确权测量时,面积却大幅缩水。这种情况下一旦签字,后续想要通过法律途径纠正,不仅耗时费力,还可能面临诸多法律程序上的阻碍。此时,村民应要求测量单位重新勘测,并依据相关历史资料、邻里证明等,明确真实面积。

  二、信息登记错误

  宅基地确权登记信息涵盖位置、四至界限、使用权人姓名等,这些信息是确定宅基地权属的核心要素。根据《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申请人应当提交相关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第十八条规定,不动产登记机构应当查验申请材料。若出现姓名错误、位置标注偏差等情况,村民签字后,后续在宅基地流转、拆迁补偿等环节,极易引发权属纠纷。

  如王某在确权登记时未仔细核对,将自己名字中的一个字写错,后续办理宅基地抵押贷款时,因信息不符而被银行拒绝。所以,村民务必仔细核对登记信息,发现错误及时要求更正。

  三、土地性质存疑

  宅基地应在集体建设用地上依法建设。《土地管理法》严格规定,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在实际情况中,部分宅基地由于历史原因,土地性质界定模糊,存在疑似占用农用地的情况。若村民在未明确土地性质的情况下签字确权,一旦被认定土地性质违规,不仅宅基地可能被依法收回,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我们曾处理过类似案例,某村村民因未核实土地性质签字确权,最终宅基地被收回,自身权益受损。因此,村民一定要确认土地性质合法合规后再签字。

  四、未公示或公示有问题

  根据相关政策,宅基地确权拟登记事项需公示不少于 15 个工作日。公示旨在接受村民监督,确保确权工作公正透明。若未进行公示或公示期间村民提出异议未得到妥善处理就要求签字,这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村民有权依据相关规定,要求相关部门严格履行公示程序,并对异议进行调查核实,在问题解决后再签字确认。

  结语

  宅基地确权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签字确认环节尤为关键。若在确权过程中遇到上述问题,村民可随时咨询,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支持,帮助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确保宅基地确权工作合法、公正、准确地进行!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