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 “以拆危促拆迁”,捍卫合法权益

2025/03/03 10:49:21 查看216次 来源:京盟律师杜柏飞团队律师

导言:在城市更新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时代浪潮下,拆迁作为推动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重要手段,一直处于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近年来,一种名为 “以拆危促拆迁” 的现象悄然滋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深刻反思。

  一、“以拆危促拆迁” 是什么

  “以拆危促拆迁”,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将房屋的安全隐患与拆迁工作进行了合理衔接,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演变成拆迁方为实现快速拆迁、降低拆迁成本的一种不当手段。部分拆迁方在缺乏充分事实依据和专业鉴定的情况下,将原本不属于危房范畴的房屋,通过各种方式强行认定为危房,进而以拆除危房的名义实施拆迁行为。这种看似高效的拆迁方式,实则严重违背了程序正义。

  某拆迁项目中,拆迁方在未委托任何专业房屋安全鉴定机构进行检测评估的情况下,就单方面向被拆迁人下达了危房通知,要求其在极短的时间内搬离房屋。被拆迁人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被迫匆忙搬家,生活陷入了极大的混乱。当被拆迁人依法要求拆迁方出示正规的危房鉴定报告时,拆迁方却无法提供任何有效的证明文件。这一案例充分暴露了 “以拆危促拆迁” 的违法本质和对被拆迁人合法权益的严重侵害。

  二、“以拆危促拆迁” 背后的法律问题

 (一)危房认定的法律标准与程序

  根据《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危房有着明确且严格的定义,即是指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有可能丧失结构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而对于危房的认定,绝非拆迁方可以随意为之。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房屋安全鉴定机构,依据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对房屋进行全面、细致、科学的检测与评估后,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在整个鉴定过程中,法定程序必须得到严格遵循,被拆迁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异议权必须得到充分保障。

 (二)“以拆危促拆迁” 的违法性分析

  程序违法:部分拆迁方在实施 “以拆危促拆迁” 时,公然跳过正规的危房认定程序,仅凭一纸简单的通知,就将房屋定性为危房并要求被拆迁人限期搬离。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法律法规中关于行政程序正当性的规定,剥夺了被拆迁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和救济的权利。

  滥用职权:如果相关行政部门在没有充分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的情况下,随意将房屋认定为危房并实施拆除,这无疑是对行政权力的滥用。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公务员依法履职的规定,也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破坏了法治社会的根基。

  三、被拆迁人如何应对 “以拆危促拆迁”

 (一)保持冷静,依法维权

  当被拆迁人遭遇 “以拆危促拆迁” 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切勿慌乱和冲动。要坚信法律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任何违法的拆迁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严格审查相关文件

  被拆迁人应仔细审查拆迁方提供的危房认定文件,重点查看文件中是否有专业鉴定机构的盖章、鉴定人员的签名、鉴定依据以及鉴定报告的有效期等关键信息。如果发现文件存在疑点、漏洞或不完整的情况,有权依法要求拆迁方作出详细的解释或提供补充材料。

 (三)及时行使救济权利

  如果被拆迁人对危房认定结果不服,可以在法定的期限内向相关部门申请复核。同时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在这个过程中,被拆迁人要注意收集和保存好与案件相关的各类证据,如房屋现状照片、视频、与拆迁方的沟通记录、危房认定文件等,这些证据将对后续的维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合理运用维权策略

  除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外,被拆迁人还可以通过与拆迁方进行理性协商、寻求媒体的客观报道与监督、向有关部门进行合理投诉等方式,来增加自己的谈判筹码,推动问题的妥善解决。但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避免采取过激行为,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以拆危促拆迁” 这一现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拆迁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但绝不能成为违法拆迁的借口。只有严格遵循法律规定,依法进行危房认定和拆迁工作,才能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同时,切实维护好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