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7 22:04:53 查看32次 来源:林智敏律师
广州黄埔区刑事辩护走私普通货物罪撤诉辩护
【林智敏律师,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广州市高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中小企业法律顾问专家。】
专业尽责的林智敏律师刑事辩护团队,温馨提示:如遇刑事案件,先不要张也不要心烦意乱,第一时间咨询正规、专业的律师以获取正确的法律帮助方为上策!不要盲目相信“黄牛”“找关系摆平”等野路子,希望能帮到您!办案理念:专业高效,为当事人利益全力辩护,不让当事人蒙受不白之冤。擅长取保候审、不起诉、缓刑、无罪辩护,从案件细节入手找到突破口而拿出独特辩护方案。宗旨:不让任何一位无辜者蒙受不白之冤,为当事人提供最优质的刑事辩护方案,守护您的合法权益!
以下林智敏律师分享的【走私普通货物罪】撤诉辩护刑事案例:
孙某因涉嫌通过伪报贸易方式、低报价格走私进口运动鞋被海关立案侦查。经海关计核,其走私货值达一百余万元,偷逃应缴税款约40万元。侦查机关指控孙某作为直接责任人,委托境外物流公司以包税方式通关,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罪。
律师团队介入后,迅速完成以下工作:
主观故意排除:主张孙某对物流公司的具体走私手段不知情,未直接参与伪报行为,且交易价格与市场行情无明显异常,无法推定其“明知”走私;
税款计核质疑:指出侦查机关将“包税费用”全部计入偷逃税款基数存在错误,实际计税应以货物真实成交价为准,排除中间环节利润;
情节轻微的论证:强调孙某案发后主动补缴税款、退还获利,且系初犯,社会危害性较小。
主观层面:无证据证明孙某与物流公司共谋走私,其仅基于商业信任委托通关,不符合“明知或应知”的主观要件;
客观行为:孙某未直接参与低报价格、伪造单证等具体走私行为,现有证据仅能证明其支付包税费用,无法形成完整证据链;
法律适用:包税模式本身不必然构成走私,需结合当事人对走私环节的认知程度综合判断。
主观故意证明:如何区分“商业包税”与“包税走私”,需结合行业惯例、交易价格合理性等细节推翻侦查机关推定;
证据链薄弱:关键证据(如孙某与物流公司的共谋记录)缺失,走私行为与孙某的关联性存疑。
税款核定争议:海关计核方式将包税费用纳入偷逃税款,需通过专业税务论证推翻原有结论
检察机关采纳辩护意见,认为孙某主观故意证据不足,偷逃税款计核依据存疑,最终作出不起诉决定,案件撤销。
刑事案件委托大律所、专业律师的作用:
侦查阶段
1、黄金37天:委托律师,有效取保。从案发被拘留的第一天开始算起,到报请检察院决定批准逮捕,这期间长有37天,取保的机率是最高,所以越早越及时的委托刑事专业律师,就越容易取保出来!
2、逮捕后聘请律师:有效维护合法权益。为保障侦查的顺利进行,家属在法院判决之前是不能探望嫌疑人的,有且只有律师才有权利去会见。越早聘请律师,越有利于安抚、缓解嫌疑人紧张绝望的情绪。通过律师提供的法律咨询和帮助,有利于增强当事人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更早的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为维护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工作。
审查起诉阶段
只有律师才能阅卷,越早阅卷,越有利于律师发现证据,争取缓刑、罪轻、无罪辩护。刑事律师可以前往检察院阅卷,可以申请检察院调取证据、与检察官进行电话或者面对面地沟通表达法律意见,根据案件情况为当事人申请羁押性必要性审查,申请取候审!刑事律师越是充分了解案情、掌握证据、越利于形成全面、有效、专业的辩护思路,建议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提出缓刑量刑意见等等,为当事人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审判阶段
越早聘请律师,越有利于为当事人的庭审做好充足准备。刑事律师可以就庭审流程及庭审注意事项对被告人进行辅导,演练庭审流程,预测控方提问的内容,让被告人在庭上保持冷静、有效发表意见。刑事律师可以申请排除非法证据,参加庭前会议就有关法律问题发表意见,申请法院调取证据、通知证人、鉴定人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出庭作证。刑事律师可以在庭上发表无罪、罪轻辩护意见,庭后提交书面辩护词,让被告人合法权益大化。
林智敏律师专业团队温馨提示:如家人被刑事拘留,先不要慌张,不要病急乱投医,不要随便相信“黄牛”、“找关系帮你摆平”之类的骗局,第一时间咨询正规、专业的律师以获取正确的法律帮助方为上策!希望能帮到您!因违法行为被拘留后,简单刑事案件直到法院开庭审判至少也要3-4个月时间,有的甚至一年多甚至更久,家属都是没有办法嫌疑人的!家属可委托律师到其羁押的看守所会见,拘留10多天左右,口供十分重要。律师可到看守所告知当事人其口供的注意事项,并帮助分析法律问题,律师了解案情及当事人被拘留后向机关供述了多少内容,并据案情的复杂程度及后期量刑结果,尽快帮其申请取保候审、变更羁押措施事宜,以免受牢狱之苦!
刑事案件家属应对指南(家属必读)
一、慌乱无助时,保持清醒头脑是关键
接触过大量家属的焦虑表述:"家人被带走后整夜失眠,手机时刻攥在手里等消息,就像在茫茫黑夜中摸索前行......"这种切肤之痛完全可以理解,毕竟自由与生命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
但此时更需要警惕情绪化决策陷阱。部分家属容易陷入"行动焦虑",盲目寻求各类非正规渠道,结果往往人财两空。需要明确:监所内的当事人最需要的是专业有效的法律帮助,而非不计代价的仓促行动。某些案件中,家属被诈骗的经历反而会给在押人员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
二、当心"看守所关系户"的取保骗局
重点提示:取保候审审批权归属于案件承办机关(公安/检察/法院),监所仅履行羁押职能。某些自称"看守所有关系"的中介,实则利用案件办理的时间规律实施诈骗。
这类骗局通常有两大特征:
1、宣称"成功收费、失败退款",利用部分案件的自然撤销概率;
2、虚构司法系统人脉关系,收取高额"活动经费"。
典型案例参照:昆山正当防卫案中,当事人虽被刑事立案,但经调查最终撤销案件。若此类案件恰好发生在中介行骗期间,家属极易误认为是中介的"运作成果"。实际上这些掮客仅是利用司法程序的时间差,实施空手套白狼的骗术。
重要提醒:专业的刑事辩护必须基于案件证据和法律适用展开,任何声称"特殊关系运作"的承诺都涉嫌违法诈骗。建议家属通过正规法律渠道寻求帮助,避免二次损失。
如需要了解更深入的刑事案件问题,欢迎咨询林智敏律师专业刑事辩护团队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