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敏律师:为什么“帮信罪”盯上了年轻人?你可能正在掉进陷阱 广州刑事辩护

2025/03/21 17:47:43 查看53次 来源:林智敏律师


【林智敏律师,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广州市高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中小企业法律顾问专家。】

专业尽责的林智敏律师刑事辩护团队,温馨提示:如遇刑事案件,先不要张也不要心烦意乱,第一时间咨询正规、专业的律师以获取正确的法律帮助方为上策!不要盲目相信“黄牛”“找关系摆平”等野路子,希望能帮到您!办案理念:专业高效,为当事人利益全力辩护,不让当事人蒙受不白之冤。擅长取保候审、不起诉、缓刑、无罪辩护,从案件细节入手找到突破口而拿出独特辩护方案。宗旨:不让任何一位无辜者蒙受不白之冤,为当事人提供最优质的刑事辩护方案,守护您的合法权益!

以下林智敏律师为您介绍帮信罪相关法律知识:

近年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案件数量激增,已成为我国第三大高发罪名,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和刚毕业的年轻人群体中,涉案比例显著上升。 那么,为何“帮信罪”频频盯上年轻人?年轻人又该如何防范,避免陷入法律陷阱?

“帮信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 这类犯罪行为在电信网络诈骗等案件中尤为常见,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第一罪”。

一、年轻人为何易成目标?

1、法律意识淡薄

许多年轻人对法律知识了解不足,未能认识到出租、出售银行卡、电话卡等行为的违法性,误以为只是“小事”,从而被不法分子利用。 

2、经济压力与诱惑

在校学生和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往往面临经济压力。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点,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骗他们参与非法活动。例如,有偿使用闲置银行卡,日结高薪等,实则是犯罪的陷阱。 

3、辨别能力不足

年轻人社会经验相对不足,容易被不法分子的花言巧语所蒙蔽,误入歧途。一些招聘信息看似正规,实则暗藏陷阱,导致不少学生陷入“帮信罪”泥潭。 

4、侥幸心理

部分年轻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违法行为不易被发现,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与其中,最终酿成大错。

二、真实案例警示

福建泉州的王某,在明知他人实施信息网络犯罪的情况下,仍将本人名下4张银行卡租借给他人使用,用于接收网络赌博等犯罪活动款项。至2020年8月被查获时,王某租卡获利3500元,而他出租的银行卡涉及违法转账8000余万元。经泉州市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 

三、如何防范“帮信罪”陷阱?

1、增强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出租、出售银行卡、电话卡等行为的违法性,避免因无知而触法。

2、谨慎对待高薪诱惑:对于高回报、低门槛的兼职或招聘信息,应提高警惕,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3、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泄露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

4、提升辨别能力:增强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不轻信陌生人或未经核实的信息。

刑事案件委托大律所、专业律师的作用:

侦查阶段

1、黄金37天:委托律师,有效取保。从案发被拘留的第一天开始算起,到报请检察院决定批准逮捕,这期间长有37天,取保的机率是最高,所以越早越及时的委托刑事专业律师,就越容易取保出来!

2、逮捕后聘请律师:有效维护合法权益。为保障侦查的顺利进行,家属在法院判决之前是不能探望嫌疑人的,有且只有律师才有权利去会见。越早聘请律师,越有利于安抚、缓解嫌疑人紧张绝望的情绪。通过律师提供的法律咨询和帮助,有利于增强当事人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更早的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为维护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工作。

审查起诉阶段

只有律师才能阅卷,越早阅卷,越有利于律师发现证据,争取缓刑、罪轻、无罪辩护。刑事律师可以前往检察院阅卷,可以申请检察院调取证据、与检察官进行电话或者面对面地沟通表达法律意见,根据案件情况为当事人申请羁押性必要性审查,申请取候审!刑事律师越是充分了解案情、掌握证据、越利于形成全面、有效、专业的辩护思路,建议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提出缓刑量刑意见等等,为当事人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审判阶段

越早聘请律师,越有利于为当事人的庭审做好充足准备。刑事律师可以就庭审流程及庭审注意事项对被告人进行辅导,演练庭审流程,预测控方提问的内容,让被告人在庭上保持冷静、有效发表意见。刑事律师可以申请排除非法证据,参加庭前会议就有关法律问题发表意见,申请法院调取证据、通知证人、鉴定人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出庭作证。刑事律师可以在庭上发表无罪、罪轻辩护意见,庭后提交书面辩护词,让被告人合法权益大化。

 林智敏律师专业团队温馨提示:如家人被刑事拘留,先不要慌张,不要病急乱投医,不要随便相信“黄牛”、“找关系帮你摆平”之类的骗局,第一时间咨询正规、专业的律师以获取正确的法律帮助方为上策!希望能帮到您!因违法行为被拘留后,简单刑事案件直到法院开庭审判至少也要3-4个月时间,有的甚至一年多甚至更久,家属都是没有办法嫌疑人的!家属可委托律师到其羁押的看守所会见,拘留10多天左右,口供十分重要。律师可到看守所告知当事人其口供的注意事项,并帮助分析法律问题,律师了解案情及当事人被拘留后向机关供述了多少内容,并据案情的复杂程度及后期量刑结果,尽快帮其申请取保候审、变更羁押措施事宜,以免受牢狱之苦!

刑事案件家属应对指南(家属必读)

一、慌乱无助时,保持清醒头脑是关键

接触过大量家属的焦虑表述:"家人被带走后整夜失眠,手机时刻攥在手里等消息,就像在茫茫黑夜中摸索前行......"这种切肤之痛完全可以理解,毕竟自由与生命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

但此时更需要警惕情绪化决策陷阱。部分家属容易陷入"行动焦虑",盲目寻求各类非正规渠道,结果往往人财两空。需要明确:监所内的当事人最需要的是专业有效的法律帮助,而非不计代价的仓促行动。某些案件中,家属被诈骗的经历反而会给在押人员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

二、当心"看守所关系户"的取保骗局

重点提示:取保候审审批权归属于案件承办机关(公安/检察/法院),监所仅履行羁押职能。某些自称"看守所有关系"的中介,实则利用案件办理的时间规律实施诈骗。

这类骗局通常有两大特征:

1、宣称"成功收费、失败退款",利用部分案件的自然撤销概率;

2、虚构司法系统人脉关系,收取高额"活动经费"。

典型案例参照:昆山正当防卫案中,当事人虽被刑事立案,但经调查最终撤销案件。若此类案件恰好发生在中介行骗期间,家属极易误认为是中介的"运作成果"。实际上这些掮客仅是利用司法程序的时间差,实施空手套白狼的骗术。

重要提醒:专业的刑事辩护必须基于案件证据和法律适用展开,任何声称"特殊关系运作"的承诺都涉嫌违法诈骗。建议家属通过正规法律渠道寻求帮助,避免二次损失。

如需要了解更深入的刑事案件问题,欢迎咨询林智敏律师专业刑事辩护团队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