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敏律师:对方先动手,我还手为何反被判刑?3招教你合法自保——广州刑事辩护

2025/04/01 22:48:26 查看8次 来源:林智敏律师


【林智敏律师,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广州市高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中小企业法律顾问专家。】

专业尽责的林智敏律师刑事辩护团队,温馨提示:如遇刑事案件,先不要张也不要心烦意乱,第一时间咨询正规、专业的律师以获取正确的法律帮助方为上策!不要盲目相信黄牛”“找关系摆平等野路子,希望能帮到您!办案理念:专业高效,为当事人利益全力辩护,不让当事人蒙受不白之冤。擅长取保候审、不起诉、缓刑、无罪辩护,从案件细节入手找到突破口而拿出独特辩护方案。宗旨:不让任何一位无辜者蒙受不白之冤,为当事人提供最优质的刑事辩护方案,守护您的合法权益!

对方先动手,我还手算正当防卫吗?林智敏律师教你如何避免被认定为故意伤害:

【法律陷阱:先动手≠你能随意还击】

《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必须满足"不法侵害正在进行"的核心要件。司法大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超40%"还手型"案件被认定为互殴,关键在于把握这三个法律要点:

‌1. 停手时机决定性质

若对方已停止攻击(如后退、举手示意),继续追击即构成故意伤害。2022年某案例:李某被推搡后持棍反打已退至墙角的王某,法院认定防卫不适时,判刑6个月。

2. 伤情对比成关键证据

‌‌正当防卫造成的伤害应明显轻于对方。监控显示对方仅徒手攻击,你却持工具造成骨折等重伤,可能构成防卫过当。建议立即报警验伤,手机录像要完整记录冲突全过程。

3. 紧急避险三要素

办案机关会审查:①是否针对要害部位攻击②防卫是否超出必要限度③是否存在逃跑可能。如对方持刀逼近,夺刀反刺可能被认定正当防卫;但对方空手挑衅时,优先报警可降低90%法律风险

【律师实操指南】

被攻击时用手臂格挡而非挥拳反击

高声警告"我要报警"并后退至安全距离

受伤后24小时内做伤情鉴定(二级以上轻伤即涉刑)

保存现场视频、证人联系方式等5类证。

提醒:2023年最高法新规明确"受欺辱反击可宽缓处理",但需证明"不得已而为之"。冲突中保持克制并固定证据,才能将正当防卫成功率提升至78%。紧急情况请拨打法律援助热线。

刑事案件委托大律所、专业律师的作用:

侦查阶段

1、黄金37天:委托律师,有效取保。从案发被拘留的第一天开始算起,到报请检察院决定批准逮捕,这期间长有37天,取保的机率是最高,所以越早越及时的委托刑事专业律师,就越容易取保出来!

2、逮捕后聘请律师:有效维护合法权益。为保障侦查的顺利进行,家属在法院判决之前是不能探望嫌疑人的,有且只有律师才有权利去会见。越早聘请律师,越有利于安抚、缓解嫌疑人紧张绝望的情绪。通过律师提供的法律咨询和帮助,有利于增强当事人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更早的了解案件的真实情况,为维护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工作。

审查起诉阶段

只有律师才能阅卷,越早阅卷,越有利于律师发现证据,争取缓刑、罪轻、无罪辩护。刑事律师可以前往检察院阅卷,可以申请检察院调取证据、与检察官进行电话或者面对面地沟通表达法律意见,根据案件情况为当事人申请羁押性必要性审查,申请取候审!刑事律师越是充分了解案情、掌握证据、越利于形成全面、有效、专业的辩护思路,建议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提出缓刑量刑意见等等,为当事人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审判阶段

越早聘请律师,越有利于为当事人的庭审做好充足准备。刑事律师可以就庭审流程及庭审注意事项对被告人进行辅导,演练庭审流程,预测控方提问的内容,让被告人在庭上保持冷静、有效发表意见。刑事律师可以申请排除非法证据,参加庭前会议就有关法律问题发表意见,申请法院调取证据、通知证人、鉴定人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出庭作证。刑事律师可以在庭上发表无罪、罪轻辩护意见,庭后提交书面辩护词,让被告人合法权益大化。

林智敏律师专业团队温馨提示:如家人被刑事拘留,先不要慌张,不要病急乱投医,不要随便相信黄牛找关系帮你摆平之类的骗局,第一时间咨询正规、专业的律师以获取正确的法律帮助方为上策!希望能帮到您!因违法行为被拘留后,简单刑事案件直到法院开庭审判至少也要3-4个月时间,有的甚至一年多甚至更久,家属都是没有办法嫌疑人的!家属可委托律师到其羁押的看守所会见,拘留10多天左右,口供十分重要。律师可到看守所告知当事人其口供的注意事项,并帮助分析法律问题,律师了解案情及当事人被拘留后向机关供述了多少内容,并据案情的复杂程度及后期量刑结果,尽快帮其申请取保候审、变更羁押措施事宜,以免受牢狱之苦!

刑事案件家属应对指南(家属必读)

一、慌乱无助时,保持清醒头脑是关键
接触过大量家属的焦虑表述:"家人被带走后整夜失眠,手机时刻攥在手里等消息,就像在茫茫黑夜中摸索前行......"这种切肤之痛完全可以理解,毕竟自由与生命是人生最珍贵的财富。

但此时更需要警惕情绪化决策陷阱。部分家属容易陷入"行动焦虑",盲目寻求各类非正规渠道,结果往往人财两空。需要明确:监所内的当事人最需要的是专业有效的法律帮助,而非不计代价的仓促行动。某些案件中,家属被诈骗的经历反而会给在押人员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

二、当心"看守所关系户"的取保骗局
重点提示:取保候审审批权归属于案件承办机关(公安/检察/法院),监所仅履行羁押职能。某些自称"看守所有关系"的中介,实则利用案件办理的时间规律实施诈骗。

这类骗局通常有两大特征:

1、宣称"成功收费、失败退款",利用部分案件的自然撤销概率;

2、虚构司法系统人脉关系,收取高额"活动经费"

典型案例参照:昆山正当防卫案中,当事人虽被刑事立案,但经调查最终撤销案件。若此类案件恰好发生在中介行骗期间,家属极易误认为是中介的"运作成果"。实际上这些掮客仅是利用司法程序的时间差,实施空手套白狼的骗术。

重要提醒:专业的刑事辩护必须基于案件证据和法律适用展开,任何声称"特殊关系运作"的承诺都涉嫌违法诈骗。建议家属通过正规法律渠道寻求帮助,避免二次损失。

如需要了解更深入的刑事案件问题,欢迎咨询林智敏律师专业刑事辩护团队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