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方说“政策不允许”?律师拆穿10大常见话术陷阱​

2025/04/02 10:38:16 查看24次 来源:京盟律师杜柏飞团队律师

导语:在征地拆迁中,拆迁方常以“政策规定”为由压低补偿,但许多看似合理的话术实则是陷阱。本文结合法律规定,拆穿拆迁谈判中常见的10大话术,助被拆迁人避开套路,争取合理补偿!  


一、10大常见话术陷阱及律师破解指南 

  1.“政策就是这么定的,补偿不能改”  

  话术目的:用“政策”施压,暗示补偿无协商余地。 

  律师拆解: 

  法律依据: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补偿应确保“生活水平不降低”,若补偿明显不合理,可要求调整。 

  应对策略:要求对方出示具体政策文件,并核对是否与上位法冲突。若补偿标准不合理,可提出法律质疑并申请听证或行政复议。 

  2.“无证房都是违建,没有补偿”  

  话术目的:将无证房与违建混为一谈,压低补偿成本。 

  律师拆解: 

  关键点:无证房≠违建!需结合房屋建造年代、历史原因综合认定。例如2008年《城乡规划法》实施前建造的房屋,即便无证也可能合法。 

  应对策略:要求拆迁方出具违建认定文件,并启动法律程序确认房屋合法性。 

  3.“航拍图没拍到,面积不认可” 

  话术目的:逃避实地测量,减少补偿面积。 

  律师拆解: 

  法律规定:房屋面积认定必须经入户调查核实,仅凭航拍图无效。 

  应对策略:拒绝签字,要求重新实地测量,并保留现场影像证据。 

  4.“先搬迁,补偿后期到位” 

  话术目的:诱导搬迁后拖延或克扣补偿。 

  律师拆解: 

  风险提示:搬迁后失去谈判筹码,可能面临补偿款拖欠或协议反悔。 

  应对策略:坚持“先补偿后搬迁”,协议中明确补偿支付时间与违约责任。 

  5.“早签字有奖励,晚签一分没有” 

  话术目的:利用奖励金制造紧迫感,掩盖补偿不合理。 

  律师拆解: 

  警惕陷阱:高额奖励金可能从原本应得的补偿中拆分,总体金额未增加。 

  应对策略:将奖励金纳入补偿总额计算,若整体不合理,果断拒绝。 

  6.“不签字就按违建强拆

  话术目的:威胁逼迁,迫使接受低补偿。 

  律师拆解: 

  法律程序:违建认定需经调查、告知、听证等程序,未经法定流程的强拆属违法。 

  应对策略:立即咨询律师,针对违建查处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拖延强拆进度。 

  7. “不搬影响家人工作/学业”  

  话术目的:心理施压,利用亲情绑架妥协。 

  律师拆解: 

  违法性质:断水断电、威胁亲属均属逼迁行为,违反《行政强制法》。 

  应对策略:录音取证,向纪委监委或上级部门举报,必要时提起行政诉讼。 

  8. “大家都这样补,没有例外”  

  话术目的:制造从众心理,弱化个体诉求。 

  律师拆解: 

  反驳要点:补偿需“一户一评”,房屋区位、装修、用途差异均影响金额,不可一刀切。 

  应对策略:要求公开周边类似房屋补偿案例,对比提出合理诉求。 

  9. “交房产证才能登记备案”  

  话术目的:骗取产权证明,削弱被拆迁人证据优势。 

  律师拆解: 

  风险提示:原件一旦交出,可能被用于违法过户或篡改信息。 

  应对策略:仅提供复印件,注明“仅供拆迁登记使用”,原件自行保管。 

  10. “协议先签字,盖章后给你” 

  话术目的:诱签空白协议,事后篡改条款。 

  律师拆解: 

  法律后果:空白协议无法律效力,且难以举证原始内容。 

  应对策略:坚持“协议一式两份”,当场签字盖章并留存原件,拒签任何空白文件。 

  二、律师提醒:谈判3大核心原则 

  1. 多听少说,守住底线:不轻易报价,不暴露心理预期。  

  2. 证据为王,全程留痕:对谈判过程录音录像,保存书面材料。  

  3. 法律护航,及时维权:遇补偿不合理或逼迁行为,立即启动法律程序。  

  结语

  拆迁方的话术往往披着“政策”外衣,但法律始终是维权利器。遭遇不公时,务必咨询专业律师,用法律武器打破信息差,争取公平补偿!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