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登记条例》致命漏洞: 警惕!你家老人可能正被"合法"分走毕生积蓄

2025/04/17 22:56:35 查看115次 来源:彭佩荣律师

新《婚姻登记条例》致命漏洞:

警惕!你家老人可能正被"合法"分走毕生积蓄


  政策便利背后的隐忧:

户口本取消=家庭监督失效


  2025年5月10日实施的《婚姻登记条例》简化流程,结婚登记不再强制提供户口本。这项改革看似方便老年人追求幸福,实则暗藏风险——子女的知情权被彻底架空

  过去,户口本作为“家庭监督”的最后一道防线,子女可通过保管户口本对老人再婚进行风险把控。如今,老人仅凭身份证即可登记结婚,若遇居心不良者,可能“闪婚闪离”,甚至被“合法”分走半生积蓄。

律师提示:婚姻自由≠风险免责!新规下,子女需主动介入老人婚恋风险防范。


  骗婚套路:瞄准独居老人的四大陷阱


 一、 贴身保姆变配偶

  案例1辽宁九旬老人去世后,子女发现其与保姆秘密结婚,房产、丧葬费全归保姆儿子。法院却以“婚姻自由”驳回子女诉求。

案例2北京82岁教授与保姆结婚13天,千万房产被抵押,子女发现时人财两空。


二、职业骗婚惯犯

  案例3:上海某保姆8年内4次与超高龄老人结婚,专挑病重老人下手,单次最高获利61万。


三、 假结婚真敛财

案例4:重庆“奶奶团”以介绍对象为名,诱骗独居老人支付彩礼、生活费,涉案数十万元。


律师提示:骗婚者常瞄准三类老人——独居、有房产、子女疏于陪伴!


法律风险:结婚证=财产分割通行证


一旦登记成功,配偶即享有两项“合法权利”:

1、财产共有权婚后工资、投资收益、继承所得均为夫妻共同财产。

 2、法定继承权配偶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可分割房产、存款等遗产。

更可怕的是:骗子可诱导老人将婚前房产“赠与”其子女,或抵押贷款套现,子女发现时往往追悔莫及!


紧急防御指南


一、婚前财产隔离:

办理婚前财产公证(重点保护房产、存款、股票)。

  签订《婚前协议》,明确“婚后财产归各自所有”。

  为老人设置银行转账限额,绑定子女手机预警


二、遗嘱防火墙

协助老人订立遗嘱,注明“所有财产由子女继承,排除配偶权利”。


三、法律救济

婚姻无效之诉:若发现骗婚,立即收集胁迫/欺诈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起诉婚姻无效。

  48小时财产保全:同步申请冻结对方账户,防止财产转移。

  刑事报案:若涉及诈骗,报警时提交保姆工作记录、异常资金流水等证据链。


结语


 陪伴比法律更有力,许多老人被骗婚,根源在于情感空虚。陪伴才是守护老人毕生积蓄最好的防火墙。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