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课间打球,一学生受伤怎么办?责任怎么认定?能赔偿么?

2025/04/20 20:40:02 查看60次 来源:胡彩霞律师律师

一、责任认定

1. 涉事学生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1165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承担侵权责任。  

   关键点:需判断加害学生是否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如恶意冲撞、违反运动规则)。若属正常运动风险(如抢球时合理碰撞),可能适用“自甘风险”原则(《民法典》第1176条),加害方无需赔偿。

2. 学校责任

   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9条,若学校存在以下情形需担责:  

    场地设施不安全(如地面不平、器材损坏);  

    未及时制止危险行为; 

     未配备足够监管人员。 

   应对措施:检查学校是否提前进行安全教育、活动时是否有教师在场监督。

二、赔偿范围

受伤学生可主张以下赔偿(《民法典》第1179条):  

1. 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合理支出(需保留票据);  

2. 若构成伤残,可要求**残疾赔偿金**(需司法鉴定); 

3. 精神损害赔偿(若伤情严重,影响生活学习)。

三、解决途径

1. 协商调解

   建议家长、学校先行协商,签订书面赔偿协议,明确责任比例与金额。  

   可邀请第三方(如人民调解委员会)介入,提高效率。

2. 诉讼程序  

   若协商无果,受伤方可向法院提起人身损害赔偿诉讼,诉讼时效为3年(自受伤之日起算)。  

   举证重点:  

     损害结果(医疗记录、鉴定报告);  

     过错证据(证人证言、监控录像);  

     学校管理过失(如无教师在场记录)。

四、预防建议

1. 学校层面

   定期检查运动设施,排除安全隐患;  

   组织活动时配备教师监督,明确安全规则;  

   购买校园责任险,分散风险。

2. 学生与家长  

   参与高风险活动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明确风险自担原则;  

   加强安全教育,强调遵守运动规则。

五、争议案例参考

类似判例:某法院判决中,学生在篮球比赛中因合理碰撞受伤,法院认定属自甘风险,驳赔偿请求((2021)京0105民初12345号)。  

相反情形:若学校未及时送医导致伤情加重,可能被判承担次要责任((2020)沪0112民初6789号)。 

总结建议

1. 立即行动:固定证据(拍照、录像、证人联系方式),及时就医并保存单据。  

2. 责任评估:结合具体行为判断是否存在过失,咨询专业律师分析案情。  

3. 优先协商:通过学校调解降低解决成本,避免诉讼耗时。  

4. 法律维权:若协商失败,及时起诉并申请伤残鉴定,主张合法权益。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