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症,医方被判担责

2025/04/23 16:53:00 查看37次 来源:马恒宾律师

【基本案情】

患者因摔伤致右髋部疼痛到A医院住院,诊断为右股骨转子间骨折、高血压病。入院第3日,行右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术后空心钉松动脱出,行跟骨骨牵引、松动螺钉取除,后改皮牵引术,好转后出院。

2年余后,患者因摔伤右髋部疼痛伴活动受限再入A医院,诊断为右股骨颈骨折。行右股骨转子间内固定物取出+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好转后出院。

2年半后,患者因右髋关节疼痛不适伴活动受限 2 年余,到B医院住院,诊断为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等,两次行全髋关节假体翻修术,好转后出院。

【鉴定意见】

A医院对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医疗行为存在术前评估不足和手术注意义务不足的过错(第 1 次手术、第 2 次手术),与患者的损害后果存在因果关系,医疗过错系主要原因;

患者右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构成九级伤残;出院后误工期 730 日,护理期 730 日,营养期730 日,护理人数 1 人。

【法院判决】

被告赔偿原告各项损失292910.33元。

【解析】

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无论选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都存在相应的风险和并发症。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常用的内固定物为动力髋螺钉和髓内钉,锁定钢板的疗效尚需证实。对于稳定型骨折,选择动力髋螺钉或髓内钉均可;对于不稳定型骨折,优先选择髓内钉固定;对于反转子间骨折或转子下骨折,优先选择髓内钉固定。

空心钉内固定是一种微创技术,通过闭合复位和经皮植入3枚倒三角形分布的松质骨加压螺钉实现固定。其优势在于创伤小、保留骨膜血供、抗旋转和抗剪切能力强,且通过加压作用促进骨折愈合。适用于年轻(通常<60岁)、活动需求高或骨质较好的患者。对不稳定型骨折(如内侧骨皮质粉碎)的支撑力不足,易发生退钉或复位丢失。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应谨慎使用。

A医院对患者行右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未采用最佳方案,存在术前评估和手术注意义务不足过错,最终出现术后退钉延迟骨折愈合、持续疼痛等;后行右股骨转子间内固定物取出+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虽手术方案符合适应症,但置换股骨假体位置欠佳,存在手术操作注意义务不足过错。患者自身情况对手术有影响,综合认定医院过错为主要原因。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