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5 09:34:10 查看560次 来源:韩翔律师
在婚姻家庭中,房产购置常涉及巨额资金投入,若婚后购房登记在父母名下,房产归属极易引发争议。此类情形需结合《民法典》具体条款与司法实践综合判断,及时寻求专业律师介入可有效规避法律风险。
一、登记父母名下的房产,法律上如何认定?
根据《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及第一千零六十二条,不动产所有权以登记为准,夫妻共同财产范围明确限于婚姻存续期间所得的特定财产类型。若婚后购房款由夫妻共同财产支付,但房产登记在父母名下,需分情形处理:
无特殊约定时,房产归属父母
依据《民法典》第二百一十七条,不动产权属证书具有公示效力。若购房合同、产权证均载明父母为权利人,且无证据证明存在借名登记或债权债务关系,法律上推定房产归父母所有,不纳入夫妻共同财产分割范围。
存在借名登记约定时,可主张共同共有
若夫妻双方书面约定房产虽登记父母名下,但实际为夫妻共有,且能提供出资证明、借名协议等证据,可依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主张合同权利,要求确认房产为夫妻共同财产。
出资为借款时,可主张债权返还
若购房款系夫妻向父母的借款,可依据《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主张返还出资及利息,但房产所有权仍归属于父母。
二、法律风险与应对建议
风险点
举证困难:若未签订书面协议,仅凭转账记录难以证明借名登记事实,可能面临败诉风险。
父母债务牵连:若父母对外负债,登记在其名下的房产可能被法院强制执行,夫妻权益受损。
继承纠纷:若父母离世且无遗嘱,房产可能被其他继承人主张分割,导致夫妻权益旁落。
专业律师介入的必要性
财产规划:律师可协助设计借名登记协议、出资证明等文件,明确房产实际归属,规避潜在纠纷。
证据固定:通过录音、聊天记录、资金流水等证据链构建,增强主张房产共有权的胜诉概率。
风险隔离:律师可建议通过赠与公证、夫妻财产约定等方式,将房产合法转移至夫妻名下,或设定居住权保障居住利益。
三、典型案例启示
在海淀区某案中,夫妻婚后出资购房登记在男方父母名下,离婚时男方主张房产为父母赠与,法院因女方无法提供借名登记证据,最终判定房产归父母所有。若女方提前咨询律师,通过签订《借名购房协议》并公证,或要求父母出具《房产代持声明》,即可避免权益受损。
房产登记在父母名下虽可规避部分税费或限购政策,但法律风险不容忽视。面对此类复杂情形,建议当事人尽早咨询专业律师,通过法律工具实现财产权益的合法保护,避免因一时疏忽陷入诉讼泥潭。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