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 12:36:53 查看14次 来源:林智敏律师
哪些行为可能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一、什么是“赃物处理罪”?
根据《刑法》第312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如诈骗款、盗窃物),仍实施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等行为,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是否“坐牢”取决于两个关键点:是否明知是赃物+是否实际参与处理。
二、这5种日常行为最易踩雷
情形1:帮朋友“保管”可疑物品
典型场景:朋友突然寄存奢侈品、大量现金且无法说明来源;
风险点:即便不收报酬,只要物品被司法机关认定为赃物即构成犯罪。
情形2:低价收购“超值”商品
典型场景:以市场价3折购入无发票的二手车、手机、名表;
红线提示:明显低于市场价50%以上的交易需特别谨慎。
情形3:用他人资金买房/投资
典型场景:接受朋友转账代为购置房产、理财产品;
关键证据:资金流转记录、微信聊天记录中“别问来源”等对话。
情形4:帮忙“倒手”转账
典型场景:代收陌生人的支某宝、wei信转账后提现交还;
律师提醒:银行卡、支付账号外借可能构成共同犯罪。
情形5:销毁/改装赃物
典型场景:将盗窃的黄金首饰熔铸成金块、涂抹车辆识别码;
执法重点:改变财物物理特征逃避侦查的行为。
三、量刑轻重看这3个指标
1. 金额大小:涉案价值10万元以上即构成“情节严重”;
2. 次数频率:1年内处理赃物3次以上,即便单次金额小也可能重判;
3. 行为性质:组织收赃团伙、伪造交易凭证等从重处罚。
四、三大救命忠告
1、拒绝“三无交易”:无合同、无发票、无合理价格解释的财物不收;
2、警惕“四类说辞”:
✓ “帮我暂时保管几天”
✓ “绝对正规渠道来的”
✓ “走个账给你提成”
✓ “别留转账记录”
3、补救黄金时间:接收可疑财物24小时内向公安机关报备可免于刑罚。
【林智敏律师,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广州市高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中小企业法律顾问专家。】
【专业尽责的林智敏律师刑事辩护团队,温馨提示:如遇刑事案件,先不要张也不要心烦意乱,第一时间咨询正规、专业的律师以获取正确的法律帮助方为上策!不要盲目相信“黄牛”“找关系摆平”等野路子,希望能帮到您!办案理念:专业高效,为当事人利益全力辩护,不让当事人蒙受不白之冤。擅长取保候审、不起诉、缓刑、无罪辩护,从案件细节入手找到突破口而拿出独特辩护方案。宗旨:不让任何一位无辜者蒙受不白之冤,为当事人提供最优质的刑事辩护方案,守护您的合法权益!】
如需要了解更深入的刑事案件问题,欢迎咨询林智敏律师专业刑事辩护团队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