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8 12:37:19 查看117次 来源:林智敏律师
一、法律定义与构成要件
根据《刑法》第312条,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该罪名核心在于行为人主观“明知”财物来源非法,仍实施掩饰、隐瞒行为。
二、购买赃物自用是否构成犯罪?
构成!司法实践中,“收购”行为不区分用途,无论是转售还是自用,只要明知是赃物仍购买,即符合犯罪要件。购买赃物自用属于“收购”行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三、追责金额标准
1. 一般标准:赃物价值达3000元以上可立案(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提高至6000元);
2. 特殊情形:若赃物为救灾、抢险等特定物资,或多次(3次以上)购买,金额标准减半;
3. 情节严重:涉及金额10万元以上,或导致上游犯罪无法查处、造成严重后果的,将面临3-7年有期徒刑。
四、法律后果
1. 基本刑: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
2. 加重刑:情节严重者,处3-7年有期徒刑。例如:多次购买、涉及救灾物资,或阻碍司法机关追查。
五、常见误区澄清
1. “自用不违法”:法律不问用途,只问行为性质;
2. “不知情可免责”:若交易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交易方式异常(如无发票、深夜交易),可能被推定为“应当知情”;
3. “金额小没关系”:即便未达立案标准,可能被行政处罚,并追缴赃物。
六、法律建议
1. 审慎交易:购买二手物品时,要求提供发票、凭证,核实来源合法性;
2. 警惕低价陷阱:对明显低于市价、卖家无法说明来源的物品,保持警惕;
3. 主动配合:若误购赃物,及时向公安机关说明,可减轻或免除责任;
4. 专业咨询:涉及法律风险时,尽早寻求律师帮助,维护自身权益。
林智敏律师提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旨在打击助长犯罪的行为。公众应提高法律意识,避免因贪图便宜卷入刑事风险。法律不问动机,只论行为,切莫因小失大。
【林智敏律师,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广州市高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中小企业法律顾问专家。】
【专业尽责的林智敏律师刑事辩护团队,温馨提示:如遇刑事案件,先不要张也不要心烦意乱,第一时间咨询正规、专业的律师以获取正确的法律帮助方为上策!不要盲目相信“黄牛”“找关系摆平”等野路子,希望能帮到您!办案理念:专业高效,为当事人利益全力辩护,不让当事人蒙受不白之冤。擅长取保候审、不起诉、缓刑、无罪辩护,从案件细节入手找到突破口而拿出独特辩护方案。宗旨:不让任何一位无辜者蒙受不白之冤,为当事人提供最优质的刑事辩护方案,守护您的合法权益!】
如需要了解更深入的刑事案件问题,欢迎咨询林智敏律师专业刑事辩护团队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