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6 12:44:36 查看38次 来源:林智敏律师
什么是刑法规定的"公民个人信息"?
一、刑法中的个人信息长啥样?
《刑法》第253条和最高法司法解释规定,公民个人信息是指能够单独或结合其他信息锁定具体自然人身份的各种数据,包含但不限于:
身份标识类: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家庭住址;
隐私生活类:开房记录、通话清单、网购收货地址;
财产安全类:银行卡号、支付宝账号、股票持仓信息;
动态轨迹类:实时定位、行车路线、外卖订餐地址。
二、敏感信息VS普通信息:坐牢门槛大不同
敏感信息(50条入罪):
行踪轨迹、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如银行卡余额)一旦泄露极易引发诈骗、绑架等恶性犯罪,法律打击力度最大。例如:出售他人实时定位信息50条即构成犯罪。
普通信息(500条入罪):
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等日常信息达到500条才会被追责。例如:房产中介贩卖500个业主电话号码将面临刑事处罚。
三、这些行为可能让你坐牢
贩卖他人信息:例如快递员出售客户信息;
非法购买信息:例如催收公司购买债务人住址;
网络黑客入侵:盗取网站用户数据库;
利用职务之便:例如银行员工偷拍客户资料。
四、维权小贴士
发现信息泄露立即报警,并保留通话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
谨慎授权APP读取通讯录、定位等权限;
快递单、外卖单涂抹个人信息后再丢弃。
重要提醒:信息时代,保护个人信息就是守护人身与财产安全。
广州刑事辩护专业团队,经办上千宗成功案例,欢迎咨询,就案情给与详细法律分析方案
【林智敏律师,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广州市高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中小企业法律顾问专家。】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