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他人隐私信息是否构成犯罪?

2025/05/07 19:58:10 查看14次 来源:林智敏律师

转发他人隐私信息是否构成犯罪?

在网络社交高度发达的今天,随意转发他人隐私信息可能面临法律制裁。以下是林智敏律师为您剖析转发隐私信息的法律风险。

一、转发隐私信息的刑事风险

根据《刑法》第253条之一规定,非法获取、出售或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转发行为是否构罪,需注意两点:

1、信息敏感度转发行踪轨迹、通信内容、财产信息等高度敏感信息,数量达‌50条以上即构成犯罪;转发住宿信息、健康信息等一般敏感信息达‌500条以上即构罪。

2、牟利情节即使未达数量标准,但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或曾因侵犯个人信息受过刑事处罚/二年内受过行政处罚的,同样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转发隐私信息的民事责任

‌‌《民法典》第1032条明确隐私权受法律保护。即使未达到刑事犯罪标准,转发他人私密照片、家庭住址、病历资料等,也可能被起诉侵犯隐私权侵权人需承担赔偿损失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责任

三、行政处罚风险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偷拍、散布他人隐私的,最高可处10日拘留并处500元罚款。即使信息来源于他人,未经当事人同意的二次传播仍属违法

四、日常防范建议

‌1、三不原则不转发他人身份证件、私密影像、医疗记录等敏感信息;不传播未经核实的聊天记录。

‌2技术防护重要文件添加水印,使用微信“发后即焚”功能,定期更换社交账号密码。

‌3维权路径发现隐私被转发,立即固定证据(截图、录屏),通过平台投诉、报警或向法院起诉维权

法律警示网络空间非法外之地。一条随手转发可能面临三重法律责任——刑事责任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民事赔偿可达数万元,行政处罚将留下永久记录。保护他人隐私,就是守护自己的法律安全线。

广州刑事辩护专业团队,经办上千宗成功案例,欢迎咨询,就案情给与详细法律分析方案

【林智敏律师,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广州市高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中小企业法律顾问专家。】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