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诈骗,能否走民事赔偿

2025/05/14 11:20:20 查看38次 来源:王诗婷律师

在社会生活中,诈骗事件时有发生,给受害者带来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当不幸遭遇诈骗,人们除了关注刑事案件的进展,往往还会思考:能否通过民事赔偿来挽回自己的经济损失?答案是肯定的,被诈骗后,受害者是可以走民事赔偿途径的。


从法律依据来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公民的合法财产权益受法律保护,诈骗行为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受害者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这就为被诈骗者寻求民事赔偿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明确了受害者的权利以及诈骗者应承担的义务。


被诈骗者可通过两种主要方式来主张民事赔偿。一种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即在刑事案件的诉讼过程中,被害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诈骗者返还被骗取的财物,并对因诈骗行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赔偿,如因追讨被骗财物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等。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与刑事案件一并审理,无需另行缴纳诉讼费,并且能够借助刑事诉讼的调查取证成果,提高自己的胜诉几率 。例如,在一些电信诈骗案件中,受害者在公安机关侦破案件的同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最终在法院对诈骗者作出刑事判决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民事赔偿。需要注意的是,附带民事诉讼应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提起,逾期提起的,刑事部分已生效,只能另行提起民事诉讼。


另一种方式是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这通常在刑事案件判决生效之后进行。单独提起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相较于附带民事诉讼更为广泛,除了直接经济损失外,在某些情况下,间接损失也有可能得到法院的支持 。比如,因诈骗导致企业无法按时履行合同而遭受的预期可得利益损失等,法院会根据具体案件的证据和实际情况进行判断。不过,单独提起民事诉讼需要自行承担诉讼费,且要注意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在主张民事赔偿时,被诈骗者承担着举证责任,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遭受的损失以及损失与诈骗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些证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转账记录、聊天记录、合同文件、银行流水、证人证言等。比如,转账记录能够清晰地显示资金的流向和金额,聊天记录可以反映诈骗者的诈骗手段和承诺内容,这些证据对于证明诈骗事实和损失情况至关重要。只有证据确凿充分,法院才会支持受害者的赔偿请求。


还需明确的是,即便诈骗者已经被追究刑事责任,接受了刑事处罚,如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刑罚,也并不影响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刑事处罚是对犯罪行为的制裁,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民事赔偿是对受害者损失的弥补,是对受害者个人权益的救济。两者属于不同的法律责任,应当分别执行。例如,某诈骗者虽然被判处了有期徒刑,但仍需按照法院的民事判决,向受害者返还诈骗所得并赔偿相应损失。


被诈骗后走民事赔偿途径,是受害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受害者所遭受的经济损失,尽可能恢复到诈骗行为发生前的财产状态。因此,当遭遇诈骗时,受害者应及时寻求法律帮助,了解自己的权利和救济途径,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争取获得应有的民事赔偿 。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