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与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有何区别?

2025/05/14 20:07:51 查看4次 来源:林智敏律师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与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有何区别?

一、法律定义对比

1、核心行为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未经授权进入特定系统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对系统功能/数据实施删除、修改、干扰、破坏

2、保护对象: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技领域的计算机系统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所有计算机信息系统(含普通商业系统和个人设备)

3、入罪门槛:

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侵入即构成犯罪(行为犯)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需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等后果(结果犯)     

二、五大核心区别解析

‌1. 行为链条差异

侵入罪技术动作止于突破防护(如利用漏洞进入银行核心数据库)

破坏罪必须实施后续干扰行为(如删除数据库交易记录)

实务认定黑客在政府网站植入木马但未篡改内容,仍可能构成非法侵入罪。

2. 主观目的要求

侵入罪不要求特定目的(好奇、炫耀均可能入罪)

破坏罪需存在破坏系统运行的直接故意

3. 危害结果认定

1)非法侵入罪

损害形态:系统完整性破坏(如防护失效)

2)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损害形态:功能性损害(如系统瘫痪)

4. 量刑梯度对照

1)基础情节

非法侵入罪刑期:3年以下有期徒刑

破坏罪刑期:5年以下有期徒刑

2)情节特别严重

非法侵入罪刑期:3-7年有期徒刑

破坏罪刑期:5-15年有期徒刑

3)涉及国家核心系统

非法侵入罪刑期:直接升档至3-7

破坏罪刑期:可突破15年上限(加重情形)

5. 牵连犯罪处理规则

侵入后破坏:择一重罪处罚(通常以破坏罪定罪)

侵入后窃密:可能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节

三、技术行为鉴别清单

‌‌‌‌1、构成非法侵入罪的技术行为

绕过校园网认证系统免费上网

利用漏洞进入医院HIS系统查阅病历

破解正版软件激活机制

‌2、构成破坏罪的技术行为

删除电商平台用户订单数据库

向工业控制系统植入逻辑炸弹

篡改高速公路ETC计费参数

‌3、灰色地带

渗透测试时意外触发系统保护机制导致宕机

爬虫程序过载造成网站短暂崩溃

误删云服务器备份文件

四、特殊情形处理指引

‌‌‌‌‌‌1、侵入后自动恢复

若系统防护机制自动修补漏洞,仍构成非法侵入罪未遂

‌2、破坏未遂认定

已植入破坏性程序但尚未激活,可认定为破坏罪预备

‌3、白帽黑客豁免

获得书面授权的渗透测试不构成犯罪(需同步提交漏洞报告)

林智敏律师提醒:两罪本质区分在于“突破边界”与“施加破坏”的技术动作分离。2023年最高法院典型案例明确:侵入系统后停留超过20分钟未实施破坏,可认定为犯罪预备。建议技术人员开展测试前签署《授权确认书》,通过司法区块链存证平台实时记录操作日志。普通网民应注意:即使破解自家路由器固件,若导致电信运营商管理系统异常,仍可能触发刑事责任。涉案人员应重点审查电子数据取证规范性,对未经哈希校验的日志证据可申请排除。

广州刑事辩护专业团队,经办上千宗成功案例,欢迎咨询,就案情给与详细法律分析方案

【林智敏律师,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广州市高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中小企业法律顾问专家。】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