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 09:49:41 查看23次 来源:甘肃方域西涛律师事务所律师
帮信罪”这个词近年来频繁出现在新闻中,许多人因它被判刑,但很多人仍不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本文就聊聊这个“坑”了不少人的罪名,带你看懂法律红线,避免稀里糊涂成为犯罪帮凶。
一、什么是帮信罪?
帮信罪全称“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刑法》中的一项罪名。简单来说,就是明知道别人在网上干坏事(比如诈骗、洗钱),还主动提供技术支持或帮忙,比如:
1、提供银行卡、微信支付宝账户帮人转账(俗称“跑分”);
2、帮人注册空壳公司、办营业执照开对公账户;
3、出租银行卡手机卡、网络账号或架设服务器给犯罪团伙用。
法律依据:《刑法》第287条之二规定,这类行为一旦“情节严重”,最高可判3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哪些行为算“帮信罪”?
生活中看似“小忙”,实际已踩法律红线!看几个案例:
1、卖卡“躺赚”型:刘某听信“兼职”广告,用自己的身份证注册公司并办理银行卡、U盾交给他人,结果账户被用于诈骗,流水超100万,被判刑8个月。
2、拉人“下水”型:翟某介绍朋友去外地办卡给诈骗团伙用,朋友账户涉及诈骗资金25万,翟某最终因“牵线搭桥”被判刑。
3、技术支援型:万某某提供银行卡给诈骗团伙洗钱,流水474万,被判9个月罚2万(隆化县人民法院帮助网络犯罪活动罪典型案例)。
重点提示:即使你没收钱,或不知道对方具体干啥,但根据交易方式、对方身份等,“应当知道”也算明知!比如对方高价收卡、要求异地操作等异常行为,都可能被认定为主观故意。
三、什么情况算“情节严重”?
不是所有帮忙都犯罪,但达到以下任一标准就危险了:
1、流水超20万(比如银行卡转账总额);
——截图来源《检察日报》:帮信罪入罪标准“支付结算”20万和“资金流水”30万如何区分适用
2、违法所得超1万(比如“好处费”累计);
3、帮3个以上对象(比如给多个诈骗团伙提供账号);
4、卖银行卡5张/手机卡20张以上。
四、如何避免“躺枪”?记住3个“不”!
1、不借: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支付账号等不要轻易外借,哪怕是亲戚朋友!
2、不贪:远离“轻松赚快钱”的兼职,比如“代购”“刷单”“办卡返现”,多是陷阱!
3、不侥幸:以为“不知情就没事”?法律会综合你的认知能力、交易异常性等判断是否“应当知道”。
五、法律责任:判刑+罚金+污点
个人犯罪:最高3年有期徒刑+罚金(案例中常见6个月至2年);
单位犯罪:罚金+追究负责人责任;
连带影响:留下案底,影响考公、贷款、子女政审等。
法律提醒:网络时代,信息工具用得好是便利,用不好就是“犯罪工具”。守住法律底线,保护好自己的“两卡”(银行卡、手机卡),别为小利毁一生!如果发现身边有人诱导你“帮忙”,请果断拒绝!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