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0 19:17:13 查看10次 来源:林智敏律师
虚假广告罪中如何证明广告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虚假广告罪的核心在于“广告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但如何证明这种“不符”成为案件关键。以下是林智敏律师解析的虚假广告的证明逻辑与实操要点。
一、法律依据与举证责任划分
1、基础法条
《广告法》第四条: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内容。
《刑法》第222条:虚假广告罪需证明广告内容虚假且造成严重后果。
2、举证责任分配
民事案件:消费者初步证明广告存在虚假嫌疑后,商家需自证广告内容真实(举证责任倒置)。
刑事案件:公诉机关需完整证明广告内容虚假性、行为人主观故意及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二、四大核心证据类型与收集要点
1、广告原始内容:截取广告视频、图文页面(需公证保全),证明商家宣传的具体表述。
2、实际产品/服务:通过购买记录、实物样品对比,证明产品功效与广告不符(如检测报告显示无宣称成分)。
3、内部文件:调取广告策划方案、客户沟通记录,证明虚假内容系故意编造。
4、消费者证言:收集同类受害者的投诉记录、医疗证明,证明误导后果的普遍性。
三、司法实践中的三大证明难点与破解策略
1、隐蔽性虚假宣传的识别
难点:使用暗示性话术、选择性展示数据。
破解:委托专业机构对广告语义进行分析,或对比行业通用标准。
2、技术性虚假的验证
难点:宣称“纳米技术”“量子护肤”等伪科学概念。
破解:申请科技部门出具技术认定意见。
3、因果关系的证明
难点:消费者损失是否直接由广告导致(如心脏病患者购买虚假保健品后猝死)。
破解:通过医疗鉴定证明产品与损害的关联性。
四、商家的常见抗辩与法律应对
1、合理艺术夸张:
举证广告超出常识性夸张范围
2、引用第三方数据错误:
证明商家未履行基本核实义务(如未查验所谓“权威机构”资质)
3、已尽形式审查义务:
揭露审核流程漏洞
林智敏律师提醒:证明广告内容虚假需构建“宣传内容—客观事实—主观故意”的完整证据链。消费者应注重第一时间固定证据,商家则需建立广告内容合规审查体系,保留证明材料备查。法律不会纵容“打擦边球”的伪宣传,唯有真实方能经得起证据检验。
广州刑事辩护专业团队,经办上千宗成功案例,欢迎咨询,就案情给与详细法律分析方案
【林智敏律师,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广州市高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中小企业法律顾问专家。】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