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商家与刷单团队的共同犯罪责任如何划分?

2025/05/25 18:56:58 查看17次 来源:林智敏律师

平台商家与刷单团队的共同犯罪责任如何划分?

刷单行为通过虚构交易数据、伪造评价误导消费者,平台商家与刷单团队往往形成“共谋关系”,但双方责任并非均等。

一、法律定性:双方构成共同犯罪

根据《刑法》第二十五条,平台商家与刷单团队符合共同犯罪要件:

1、共同故意:明知刷单违法仍合作,如商家提供资金、刷单团队提供虚假交易服务;

2、分工协作:商家制定刷单需求(如“月销破万”),刷单团队执行(下单、发空包、写好评);

3、危害后果:破坏市场秩序,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或平台数据失真。

二、司法实践中的三类责任模式

1、商家主犯+刷单团队从犯(占比70%

判例:某化妆品商家指使刷单团队伪造1.5万笔订单,商家负责人被判2年有期徒刑,刷单团队负责人被判1年。

2、对等共犯(双方均为主犯,占比25%

适用条件:刷单团队参与利润分成(如抽取销售额10%),且提供“刷单+差评竞对”等组合服务。

3、单位犯罪+个人犯罪(占比5%

示例:商家以公司名义签订刷单协议,公司罚金50万元,实际控制人个人另担刑责。

三、民事、行政与刑事三重责任对比

‌‌‌‌‌‌‌1、民事责任

商家:退赔消费者损失(三倍赔偿);

刷单团队:连带赔偿平台系统修复费用。

2、行政处罚

商家:最高罚款200万元(《反不正当竞争法》);

刷单团队:没收违法所得,按服务费1-5倍罚款。

3、刑事责任

商家:非法经营罪(主犯,3-5年);

刷单团队:非法经营罪(从犯,1-3年)或虚假广告罪。

抗辩要点与风险隔离

1、对商家:

不知情抗辩:证明刷单系员工个人行为(需提供劳动合同、内部处罚记录);

技术中立抗辩:使用平台默认推广工具,非主动刷单;

首犯免责:初次违法且刷单金额低于5万元,可能免予刑事处罚。

2、对刷单团队:

工具合规抗辩:使用合法爬虫技术,未侵入平台系统;

被动接单抗辩:未参与刷单策划,仅按商家指令操作。

风险防范指南

对商家:

1、建立员工行为规范,禁止任何形式的刷单指令;

2、使用平台官方数据工具(如生意参谋)优化运营,替代刷单;

3、留存与刷单团队的聊天记录,必要时作为“被迫参与”证据。

对刷单从业者:

1、拒绝开发破坏平台系统的刷单软件;

2、签订服务协议时注明“不得用于违法用途”;

3、定期清理敏感数据(如消费者个人信息),避免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对消费者:

1、通过“历史价格查询插件”识别虚假销量;

2、举报异常店铺,推动平台封禁账号;

3、遭遇欺诈时,要求平台提供商家与刷单团队的关联证据。

林智敏律师提醒:平台商家与刷单团队的责任划分遵循“作用为主、获利为辅”原则,商家通常因主导犯罪链条承担更重后果。电商从业者应坚守合规底线,消费者需提升数据甄别能力,平台则要强化算法监测。唯有各方协同治理,才能遏制刷单乱象,维护公平交易环境。

广州刑事辩护专业团队,经办上千宗成功案例,欢迎咨询,就案情给与详细法律分析方案

【林智敏律师,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广州市高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中小企业法律顾问专家。】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