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的区别?

2025/06/05 19:51:35 查看155次 来源:林智敏律师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的区别

一、 基础概念界定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刑法第140条)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的行为。核心特征是产品质量欺诈,如:

1)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

2)电子产品使用劣质零部件

3)药品有效成分不达标

非法经营罪(刑法第225条)则指违反国家规定,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卖物品或其他限制买卖物品,或从事需经许可的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典型表现包括:

1)无证买卖烟草、食盐等专卖品

2)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

3)未经批准经营证券、期货业务

二、 核心区别

(一)侵害法益

(1)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产品质量管理秩序+消费者权益

(2) 非法经营罪:市场准入许可制度

(二)客观行为

(1)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产品实质质量造假

(2) 非法经营罪:经营资质缺失

(三)主观要件

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必须具有牟利故意

2非法经营罪:需明知违反特许经营规定

(四)立案标准

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货值15万元以上

2非法经营罪:个人非法经营数额5万以上

三、实务区分要点

1、行为竞合处理

当销售伪劣烟草等专卖品时,同时触犯两罪,依照《刑法》第149条从一重罪处罚。例如:

某商户销售假茅台:若能证明酒质不合格定伪劣产品罪(刑罚更重);

仅无证销售真茅台则定非法经营罪。

2、证据审查重点

伪劣产品罪需质检报告证明产品不合格;

非法经营罪需行政机关出具资质缺失证明。

四、辩护策略差异

1、伪劣产品罪辩护重点:

产品质量是否达到刑事立案标准(委托重新鉴定);

行为人是否明知产品缺陷(如供货商欺骗)。

2、非法经营罪辩护要点:

国家规定是否明确禁止该经营行为(注意司法解释变化);

经营数额是否扣除合理成本(如代购案中的实际利润)。

广州刑事辩护专业团队,经办上千宗成功案例,欢迎咨询,就案情给与详细法律分析方案

【林智敏律师,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广州市高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中小企业法律顾问专家。】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