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5 19:53:00 查看50次 来源:林智敏律师
生产销售伪劣电器产品如何定罪?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非法利益,大肆生产、销售伪劣电器产品,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也对公共安全构成极大隐患。那么,生产、销售伪劣电器产品的行为如何定罪?会面临哪些法律责任?
一、 什么是“伪劣电器产品”?
所谓“伪劣电器产品”,是指不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安全标准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电器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1、使用劣质材料制造;
2、缺乏必要的安全认证(如3C认证);
3、虚标功率、电压、电流参数;
4、存在漏电、短路、过热等危险缺陷;
5、以次充好、假冒品牌、伪造检测报告等。
这些产品虽然价格低廉,但使用过程中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二、 相关法律依据
我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规定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该条文明确指出:
“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此外,《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为打击伪劣电器产品提供了法律支撑。
三、如何认定是否构成犯罪?
(一)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
行为人必须明知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仍然进行生产、销售,具有明显的欺骗性和营利目的。如果是因为管理疏忽导致产品不合格,一般不构成刑事犯罪。
(二)客观方面:实施了违法行为
行为人实施了下列行为之一:
在产品中掺杂、掺假;
以假充真(如用无证产品冒充正规品牌);
以次充好(如用低等级产品冒充高等级产品);
将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三)数额标准:达到刑事立案门槛
根据法律规定,只要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即可立案追诉;若尚未销售但货值金额达到15万元以上,也可按“未遂”处理。
例如:
某商家销售假冒品牌插线板累计销售额达6万元,构成犯罪;
某厂家仓库查获大量未销售的伪劣插座,价值20万元,虽未售出,仍可被追究刑事责任。
四、除刑责外还可能面临的其他法律责任
1、行政处罚: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法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
2、民事赔偿:若造成消费者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需依法赔偿医疗费、误工费、财产损失等。
3、连带责任:如果是单位犯罪,企业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也将被追究责任。
4、终身从业限制:构成犯罪的行为人,未来可能被禁止从事相关行业。
林智敏律师提醒:任何企图通过生产、销售伪劣电器产品牟利的行为,都是对社会公共安全的严重威胁,必将受到法律严惩。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经营者,都应增强法律意识,共同维护一个安全、诚信的消费环境。
广州刑事辩护专业团队,经办上千宗成功案例,欢迎咨询,就案情给与详细法律分析方案
【林智敏律师,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广州市高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中小企业法律顾问专家。】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