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销售伪劣种子如何定罪?

2025/06/05 19:53:13 查看40次 来源:林智敏律师

生产销售伪劣种子如何定罪

在农业生产中,种子作为基础性生产资料,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如果生产、销售伪劣种子,不仅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还可能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我国法律对生产、销售伪劣种子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并明确了相应的刑事责任。

 

一、 伪劣种子犯罪的刑法定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七条,生产、销售伪劣种子罪属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类别。该罪侵害双重法益:既破坏农业生产安全,又损害农民合法权益。

二、 犯罪构成要件解析

1客观要件

行为方式:包括掺杂掺假(如在良种中混入劣质种子)、以不合格冒充合格(如过期种子重新包装)、以非种子冒充种子等;

危害结果:需导致"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司法解释明确:直接经济损失2万元以上即达到立案标准)。

2主观要件

必须具有故意,即明知是伪劣种子仍进行生产销售;

过失不构成本罪(如因保管不当导致种子变质的情况需另案处理)。

三、量刑标准

1、基础刑档:

使生产遭受较大损失(2-10万元):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销售额50%-2倍罚金

2、加重刑档:

重大损失(10-50万元):处3-7年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额50%-2倍罚金;

 

特别重大损失(50万元以上):处7年以上或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额50%-2倍罚金或没收财产。

四、司法认定要点

1损失计算: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如补种成本、减产损失)和合理预期收益损失

2共同犯罪:明知他人实施伪劣种子犯罪仍提供生产经营场所、资金账户等帮助的构成共犯

3竞合处理: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

林智敏律师提醒:对于从事种子生产、销售的经营者来说,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产品质量,维护广大农户的合法权益。一旦触犯法律红线,不仅将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还可能终身不得从事相关行业,给个人及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后果。

广州刑事辩护专业团队,经办上千宗成功案例,欢迎咨询,就案情给与详细法律分析方案

【林智敏律师,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广州市高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中小企业法律顾问专家。】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