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5 19:55:32 查看92次 来源:林智敏律师
伪劣产品造成人身伤害如何处罚?
一、 民事责任
(一)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1203条明确: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他人损害的,被侵权人可向生产者或销售者索赔。2024年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增设惩罚性赔偿条款,对明知产品缺陷仍销售的经营者最高可处损失三倍赔偿。
(二)索赔主体
1. 直接受害者:伤者本人可主张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等(需保存门诊记录、工资流水等证据);
2. 被扶养人:致死案件中,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者可主张生活费(标准参考受诉法院所在地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3. 近亲属:可主张精神损害赔偿(司法实践一般不超过10万元)。
(三)举证要点
关键证据清单:产品检测报告、同类产品事故报道、尽早申请公证保全、因果关系、医院诊断证明、司法鉴定书要求注明“与产品使用直接相关”、损失凭证、医疗票据、误工证明、交通费发票、每日整理归档。
二、 行政责任
(一)处罚类型
1. 资格罚:吊销营业执照(《产品质量法》第49条)
2. 行为罚: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所得
3. 财产罚:货值金额3-10倍罚款(2025年新规将最低倍数提高至5倍)
(二)特色制度
1. 黑名单公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量失信企业名录”公示期长达3年;
2. 消费预警:对系统性风险产品实施强制召回。
(三)举报通道
“12315一键举报”可实现:
① 上传证据照片 ② 定位经营场所 ③ 实时查询处理进度
三、刑事责任
(一)罪名解析
1.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刑法第140条)
a) 立案标准:伪劣产品金额达5万元以上
b) 刑档划分:特别严重情节(致人死亡)可判无期徒刑
2. 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产品罪(刑法第146条)
典型情形:电器漏电保护不达标、儿童玩具含毒有害物质
3.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刑法第115条)
适用于:明知产品可能造成大规模人身伤害仍投放市场
(二)量刑参照
轻伤:2-3年,累犯加1年
重伤:5-7年,拒不改悔+2年
死亡:10年以上,隐瞒缺陷+30%刑期
(三)刑事附带民事索赔
建议在检察院提起公诉时,同步提交《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状》
四、维权行动
1. 急救阶段:立即就医并封存致害产品(建议使用执法记录仪全程录像);
2. 证据固化:72小时内向市场监管局申请质量鉴定;
3. 法律行动:
a) 民事索赔:协商→消协调解→诉讼(诉讼时效3年);
b) 刑事报案:向公安机关提交《刑事控告书》;
4. 社会监督:通过国务院“互联网+督查”平台推动专项整治。
林智敏律师提醒:您的一次较真,可能挽救无数人的生命健康。法律永远是产品质量安全最坚实的防波堤!
广州刑事辩护专业团队,经办上千宗成功案例,欢迎咨询,就案情给与详细法律分析方案
【林智敏律师,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广州市高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中小企业法律顾问专家。】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