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出资行为可能面临哪些刑事责任?

2025/06/16 19:36:55 查看118次 来源:林智敏律师

虚假出资行为可能面临哪些刑事责任?

 

在公司设立或增资过程中,股东依法应当履行出资义务。然而,现实中一些人为了规避出资责任、虚增注册资本或骗取融资信用,采取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等手段,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债权人和公司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这些行为不仅违反《公司法》,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面临严厉的刑罚。

以下林智敏律师将从法律角度解析虚假出资可能面临的刑事责任,帮助公众认清风险,防范法律陷阱,并为潜在案件提供维权指引。

一、什么是虚假出资?

虚假出资是指公司发起人、股东未实际出资或未足额出资,却在工商登记材料中谎报出资情况,或者虽已出资但随后非法抽回资金的行为。常见形式包括:

(1) 提供虚假验资报告;

(2) 使用“过桥资金”完成验资后立即转出;

(3) 出资后短期内无正当理由将资金抽回;

(4) 以高估价值的非货币资产作价入股。

这些行为本质上是利用虚假信息欺骗公司登记机关和交易对象,破坏公司资本真实性,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

二、虚假出资可能涉及的刑事罪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以下几种情形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1. 虚假出资罪(《刑法》第159条)

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规定,在公司成立时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关键词: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情节恶劣。

 

2. 抽逃出资罪(《刑法》第159条)

公司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也构成犯罪,量刑与虚假出资罪相同。

 

关键点在于“抽逃”——即原本真实出资,但在公司设立后非法转移资金。

 

3. 伪造、变造国家机关证件罪 /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若当事人通过伪造银行凭证、虚假验资报告、虚假资产评估等方式骗取工商登记,还可能涉嫌:

(1) 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印章、证件罪;

(2)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3) 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实罪(如会计师事务所出具错误验资报告)。

 

这些罪名可单独适用,也可与虚假出资罪数罪并罚。

三、如何识别与应对虚假出资行为?

如果您是公司其他股东、债权人,或在商业合作中怀疑对方存在虚假出资行为,请注意收集以下证据:

(1) 银行转账记录与资金流向;

(2) 验资报告、审计报告;

(3) 公司财务报表;

(4) 抽逃资金的相关转账凭证;

(5) 工商登记资料与股东会决议。

 

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启动调查程序,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提起刑事控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林智敏律师提醒:虚假出资不仅是对公司制度的践踏,更是对法律底线的挑战。随着市场监管日趋严格,此类行为越来越容易被发现和追究。若您发现他人存在虚假出资行为,切勿掉以轻心,应及时采取法律手段保护自身权益。

广州刑事辩护专业团队,经办上千宗成功案例,欢迎咨询,就案情给与详细法律分析方案

【林智敏律师,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广州市高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中小企业法律顾问专家。】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