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清算罪的行为表现及立案标准是什么?

2025/06/16 19:38:17 查看82次 来源:林智敏律师

妨害清算罪的行为表现及立案标准是什么

 

公司清算,是企业在解散过程中依法清理资产、清偿债务、分配剩余财产的重要法律程序。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企业或负责人为了逃避债务、转移资产,采取隐匿、虚报财产、提前清偿等非法手段,严重扰乱清算秩序,损害债权人合法权益。这类行为不仅违反《公司法》《破产法》,还可能触犯刑法,构成妨害清算罪。

那么,妨害清算罪有哪些具体行为表现?达到什么标准才会被立案追责?

一、什么是妨害清算罪?

根据《刑法》第162条的规定:“公司、企业在进行清算时,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的”,即构成妨害清算罪。

该罪名旨在保护公司在清算过程中的财产真实性和债权人的合法受偿权,打击恶意逃债行为。

二、妨害清算罪的常见行为表现

具备以下行为之一,且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涉嫌本罪:

1. 隐匿公司财产

在清算过程中,故意隐瞒公司真实资产,如将资金、设备、房产、存货等转移至他人账户或关联公司。

2. 虚报资产负债表或财产清单

伪造、篡改财务报表、资产评估报告,夸大负债或减少资产,制造“资不抵债”的假象,以逃避债务。

3. 未清偿债务前擅自分配公司财产

在未依法清偿全部债务的情况下,提前向股东分配公司剩余财产,导致债权人无法获得应得清偿。

4. 虚构债务或虚假诉讼转移资产

通过捏造虚假债务、串通第三人提起虚假诉讼等方式,将公司资产转移给特定人员,规避清算义务。

5. 销毁、隐匿重要账册资料

销毁、藏匿会计凭证、合同、银行流水等关键证据,阻碍清算工作正常开展。

三、妨害清算罪的立案标准

并非所有不当清算行为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只有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才可能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以下情形可作为立案依据:

(1) 隐匿、转移公司资产价值超过50万元;

(2) 造成债权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万元;

(3) 多次实施妨害清算行为或情节恶劣;

(4) 引发群体性事件、社会影响恶劣;

(5) 使用伪造、变造文件或串通第三方实施违法行为。

只要符合上述条件之一,即可被认定为“情节严重”,构成刑事犯罪。

林智敏律师提醒:公司清算,是一项严肃的法律责任。任何企图通过非法手段逃避债务、转移资产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严惩。随着监管趋严和司法打击力度加大,妨害清算行为越来越容易被查处。如果您是债权人、其他股东,或发现所在企业在清算过程中存在异常行为,请及时咨询专业律师。

广州刑事辩护专业团队,经办上千宗成功案例,欢迎咨询,就案情给与详细法律分析方案

【林智敏律师,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广州市高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中小企业法律顾问专家。】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