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6 19:39:35 查看36次 来源:林智敏律师
合规整改能否成为免于起诉的理由?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难免会因制度不健全、管理疏漏或员工行为不当而触碰法律红线。一旦被立案调查,很多企业主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如果我们已经整改了,能不能不被起诉?”
那么,合规整改是否能成为免于起诉的理由?它在司法实践中究竟有多大作用?
一、什么是“合规整改”?
所谓合规整改,是指企业在发现自身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后,主动采取措施纠正错误、完善制度、消除违法后果,并建立长效合规机制的行为。
例如:
(1) 因虚开发票被税务部门查处后,主动补缴税款并规范财务流程;
(2) 因数据泄露问题被监管机构调查后,全面升级信息安全系统;
(3) 因涉嫌商业贿赂被立案调查后,更换管理层并建立反舞弊机制。
二、合规整改能否作为免于起诉的依据?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和司法实践,合规整改本身并不能直接免除法律责任,但在特定情形下,确实可以成为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的重要考量因素。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动“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积极整改获得了宽大处理。
三、合规整改在司法中的适用情形
1. 轻微违法行为,且已主动纠正
如果企业违法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并能在案发后积极配合调查、主动整改,检察机关可依法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2. 认罪认罚+有效合规建设
对于涉嫌经济类犯罪(如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侵犯知识产权、商业贿赂等)的企业,若其自愿认罪认罚,并建立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可纳入“合规不起诉”程序。
检察机关可委托第三方组织对企业进行评估,确认其整改有效性后,作出附条件不起诉或合规考察期后不起诉决定。
3. 单位犯罪与个人责任分离
有些案件虽涉及刑事犯罪,但属于单位行为而非主要负责人主观故意,企业在案发后迅速切割责任、建立合规体系,也可能获得宽大处理。
四、如何让合规整改真正“有用”?
要想让合规整改成为免于起诉的有力支撑,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整改要真实、有效、可验证
不能“纸面合规”,而是要落实到具体制度和执行层面,比如建立内控流程、设立合规官岗位、加强员工培训等。
2. 配合调查、主动披露
在被调查初期即主动说明情况、提交自查报告、提供整改计划,有助于争取“从轻、减轻”甚至“免责”机会。
3. 聘请专业团队介入
建议尽早委托律师或合规顾问协助制定整改方案,确保整改措施符合监管要求,并在必要时参与“合规不起诉”程序。
林智敏律师提醒:合规整改虽然不是“免罪金牌”,但在当前法治环境日益完善的背景下,已经成为企业化解危机、争取宽大处理的重要手段。尤其在涉企刑事案件中,主动纠错、诚实面对、系统整改,往往比逃避更能赢得信任和转机。
广州刑事辩护专业团队,经办上千宗成功案例,欢迎咨询,就案情给与详细法律分析方案
【林智敏律师,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广州市高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中小企业法律顾问专家。】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