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2025/06/29 18:32:52 查看83次 来源:林智敏律师

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主体要件

贷款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构成。这意味着,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金融从业者,只要实施了符合贷款诈骗罪构成要件的行为,都有可能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

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这是与一些金融诈骗犯罪在主体方面的重要区别

二、主观要件

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并且必须具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这是区分贷款诈骗罪与贷款纠纷的关键所在。在实践中,判断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行为人在申请贷款时的经济状况、贷款用途的真实性、还款能力和意愿等。如果行为人只是因为经营不善等客观原因导致无法按时还款,而没有非法占有贷款的主观故意,则不构成贷款诈骗罪。

三、客体要件

贷款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它不仅侵犯了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对贷款的所有权,还侵犯了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金融机构对贷款享有合法的所有权,而贷款诈骗行为使得金融机构的财产遭受损失,破坏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这种双重客体的侵犯,使得贷款诈骗罪的社会危害性更为严重,也决定了其在刑法中的严厉处罚。

四、客观要件

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来说,常见的欺骗手段包括:

1. 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行为人虚构一些不存在的资金引进项目或商业计划,以此为幌子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2. 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通过伪造或变造经济合同,制造虚假的交易背景,使金融机构误以为贷款有可靠的用途和还款保障。

3. 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如虚假的身份证、户口簿、房产证明、收入证明等,以掩盖真实情况,获取金融机构的信任。

4. 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通过虚假的产权证明或重复抵押,使金融机构在贷款发放时无法准确评估风险。

5. 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这包括但不限于利用金融机构内部人员的职务便利、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诈骗等其他各种手段。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当诈骗的数额达到“较大”的标准时,才构成犯罪。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这一数额标准是区分罪与非罪的重要界限。

林智敏律师提醒:

如果您在金融活动中遇到任何疑问或纠纷,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获取专业的法律意见,以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广州刑事辩护专业团队,经办上千宗成功案例,欢迎咨询,就案情给与详细法律分析方案

【林智敏律师,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广州市高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中小企业法律顾问专家。】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