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贷款诈骗需要具备哪些主观方面的要求?

2025/06/29 18:33:27 查看17次 来源:林智敏律师

实施贷款诈骗需要具备哪些主观方面的要求

一、主观故意

贷款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金融机构遭受损失,仍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这种故意表现为行为人对贷款的非法占有目的,这是区分贷款诈骗罪与其他贷款纠纷的关键

二、非法占有目的

非法占有目的是贷款诈骗罪的核心主观要件。行为人实施诈骗行为时,必须具有非法占有金融机构贷款的主观意图。这意味着行为人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偿还贷款,而是想通过欺骗手段将贷款据为己有。判断非法占有目的,通常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一)贷款前的准备

1. 虚假信息的提供:行为人是否提供了虚假的身份信息、经济状况证明、贷款用途等。例如,使用伪造的身份证、虚假的收入证明或编造虚假的贷款用途。

2. 隐瞒真实情况:行为人是否隐瞒了自己的真实经济状况或还款能力。例如,隐瞒自己的债务情况或不良信用记录。

(二)贷款过程中的行为

1. 贷款用途的改变:行为人是否将贷款用于申请时所声称的用途。如果行为人将贷款用于非法活动或个人挥霍,而不是用于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这可能是非法占有目的的体现。

2. 还款意愿和能力:行为人在获得贷款后,是否有积极的还款意愿和能力。如果行为人在贷款后立即转移资产或逃避还款责任,这表明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三)贷款后的表现

1. 逃避还款:行为人是否采取措施逃避还款责任。例如,更换联系方式、转移资产或拒绝与金融机构沟通。

2. 资金去向:行为人将贷款资金用于何处。如果资金被用于高风险投资、非法活动或个人挥霍,而不是用于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这可能是非法占有目的的体现。

林智敏律师提醒:

贷款诈骗罪的主观方面要求行为人具有故意和非法占有目的。这种主观故意和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在贷款前、贷款过程中和贷款后的各种表现。如果您在金融活动中遇到任何疑问或纠纷,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获取专业的法律意见,以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广州刑事辩护专业团队,经办上千宗成功案例,欢迎咨询,就案情给与详细法律分析方案

【林智敏律师,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广州市高州商会常务副会长,广州市律师协会刑事辩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知识经济发展促进会会员单位,中小企业法律顾问专家。】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