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逼我放弃遗产继承,我该怎么办?法律与亲情的双重博弈

2025/07/03 10:37:28 查看31次 来源:杨志峥律师

一、案情聚焦


作为独生女,题主自幼被父母(特别是母亲)交由祖父母抚养,成长过程中几乎未获得母亲实质关爱。父母早年出国,归国后虽同住一城却形同陌路。


父亲猝然离世后,此前疏于联系的母亲突然频繁求助,却在关键问题上暴露算计本质:先是承诺偿还女儿垫付的8万元丧葬费后反悔,继而持续施压要求题主公证放弃父亲遗产继承权


遗产包含父亲婚前房产、约十几万丧葬费及夫妻共同存款200余万元。母亲一面拒绝大伯提出的"房产至少分女儿一半"的建议,一面试图以"最终财产都归你"话术诱导题主放弃权利,其行为逻辑充满矛盾。



二、律师解答


在父亲猝然离世之后,原本就疏远的母女关系并未因丧亲而变得紧密,反而因遗产分割问题陷入了更深的隔阂。作为独生女,题主从小由祖辈抚养,母亲多年漠不关心。即使多年后一家重聚于同城,母亲也始终拒绝建立亲密关系,甚至拒绝节日探望和家门相见。然而,在父亲去世后,母亲一方面依赖女儿帮其料理后事,另一方面却试图以“亲情”之名要求女儿放弃合法继承权,独吞父亲留下的丧葬费、房产及大额存款,这样的做法显然令人心寒。


从法律角度来看,继承权是一种法定权利,不因亲情冷淡或生活安排而被剥夺。根据《民法典》第1127条,配偶、子女、父母是第一顺序继承人。题主作为独生女,自然享有继承父亲遗产的权利,包括婚前房产、夫妻共同存款中父亲应有份额、丧葬费等。即使父母感情稳定、共同生活多年,这些财产仍须依法确权,不能任由一方据为己有。母亲要求女儿放弃继承,若未出于子女本意而是迫于压力,则所签署的放弃继承协议存在无效或可撤销的法律风险。


此外,母亲的行为已明显体现出强烈的“独占心理”。无论是丧葬费用的承诺翻脸,还是反复用“将来都会是你的”来麻痹题主,这种“空头支票式”的亲情承诺,本质上是为了争取最大财产控制权。在既无书面遗嘱,又无有效赠与安排的情况下,这类行为若不设防,往往会导致子女“人财两空”。而从现实角度来看,这位母亲未来养老并不必然依赖女儿,甚至可能倾向信赖自己的娘家人。然而,一旦母亲年迈力衰、钱房不保,法律上的赡养责任最终仍会落到女儿肩上。若女儿现在彻底放弃继承权,等于提前切断了自己对家庭事务的参与权与应有的保障。


从司法实践出发,主张继承权并非“贪财”,而是一种对家庭责任的维护,是对父亲遗愿的尊重。现实中,许多“放弃继承”的悲剧最终以老人被骗、财产蒸发、子女事后无法弥补而收场。正如许多律师所强调,继承权的主动行使本身就是对子女应尽义务的准备,为可能的养老安排提供缓冲带,也为维护亲属间基本公平留下空间。


三、律师建议


根据《民法典》第1125条,继承开始后,继承人可以书面形式明确表示放弃继承。但一旦放弃并办理公证或登记手续,该决定将不可撤销。


因此,律师强烈建议在放弃前充分评估风险,特别是了解遗产范围、家庭矛盾走向以及未来养老责任归属。若对家族成员存在明显的不信任或财产争议,应慎重放弃,并考虑通过调解或法律程序主张分割,确保自己既不失应得利益,也为未来可能承担的法律与道义责任留足准备。


放弃继承,不应是一时心软的决定,而应建立在清晰的法律判断与对未来形势的充分预判之上。此类事务建议咨询专业律师,确保每一个签字都在权利保障的范围内。


我是继承律师杨志峥,专注遗产继承领域16年,对继承类不同类型案件均有涉猎。每个案件情况不同,办案⽅法和思路也不同。如需了解更多继承相关法律问题,请您私信我,获取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案。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