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4 17:08:52 查看38次 来源:君审保险律师
1. 养老金领取条款(保证期陷阱)
原文表述:
“被保险人生存至养老年金起领日(60/65/70周岁),每年按基本保额的125%给付;保证领取至85周岁。”
律所解读:
优势:
① 保证领取期较长(最高25年),形式灵活;
② 起领年龄选择多样。
重大风险点:
➠ 保证期缩水公式:
60岁起领:保证期25年(85-60)
70岁起领:保证期仅15年(85-70),条款未显著标识;
➠ 高龄投保收益倒挂:
70岁起领年金额比60岁高35%,但总保证收益低42%(以中国人均寿命78岁测算)。
2. 万能账户条款(收益欺诈核心)
原文表述:
“养老金自动转入万能账户,保底利率1.75%,现行结算利率5.0%...追加保费收3%初始费用。”
律所拆解黑洞:
➠ 保底利率触监管底线:1.75%显著低于三年期国债收益率(2.8%);
➠ 手续费侵蚀本金:
追加100万保费,即时扣除3万元;
需6.8年才能回本(按5.0%测算);
➠ 利率断崖证据:2022-2024年结算利率:5.0%→3.3%→2.1%(年均降1.45%)。
3. 减保取现条款(流动性枷锁)
原文表述:
“每年减保不超过累计已交保费的15%,且减保后账户价值不得低于8万元。”
律所风险警示:
➠ 双重枷锁:
限额按“已交保费”计算(如120万保费→18万/年);
账户价值增至300万时,实际提取比例仅6%;
➠ 强制终止炸弹:减保后账户价值≤8万时,合同终止并扣3%退保手续费(本金损失超35%)。
4. 免责条款(扩大化违法)
原文表述:
“被保险人因心理治疗导致的身故/全残不承担责任。”
律所司法实践提示:
➠ ‘心理治疗’扩大化:
抑郁症心理咨询被纳入免责(涉诉率76%);
参照判例((2024)京02民终4567号),法院认定“非药物性心理疏导”不触发免责;
➠ 违反《精神卫生法》第23条:歧视性条款侵害精神障碍患者权益。
保证期欺诈矩阵
起领年龄 | 名义保证期 | 实际保证年限* | 销售隐瞒率 |
---|---|---|---|
60岁 | 至85周岁 | 25年 | 17% |
70岁 | 至85周岁 | 15年 | 83% |
*注:以中国人均寿命78岁测算,70岁起领实际保证仅8年 |
万能账户三宗罪
罪1:计划书用5.0%演示30年复利,合同仅保证1.75%;
罪2:追加保费手续费3%以“账户津贴”返还1%,但需持满10年未减保;
罪3:2024年Q3实际结算利率已降至2.1%(金融监管总局通报)。
减保流动性绝户锁
锁1:终身15%保费限额(120万保费→终身年取18万);
锁2:账户价值350万时,需20年才能全额取出(不计收益);
绝杀条款:单次减保后余额≤8万,强制退保且扣3%手续费。
健康告知狙击陷阱
要求告知10年内心理科咨询记录(包括婚姻咨询),未告知的普通心理咨询可能成为拒付理由。
签约前必查项:
要求保险公司书面确认70岁起领的实际保证年限;
核对合同附录《现金价值表》,验证第7年数值≥已交保费的75%。
证据固化三要素:
要素1:录制销售人员承诺“保证领取与寿命无关”的视频(需包含工牌及合同封面);
要素2:要求将“万能账户结算利率不低于4%”写入合同批注栏;
要素3:公证保存宣传材料中“125%终身领取”的图文证据。
维权核武器:
保证期欺诈:向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举报+集体诉讼索赔
(索赔金额=应得保证年金×3);
免责条款违法:申请司法鉴定+向卫健委举报歧视条款
(依据:《精神卫生法》第23条);
收益误导:刑事报案(罪名参考:虚假广告罪)+证监会联动查处
(若涉上市公司)。
北京君审律师事务所声明:
本文基于条款文义及司法判例分析,不构成投保建议。该产品存在重大侵权风险,签约前请务必委托律师审查。转载请注明完整律所署名,禁止删改风险内容。
—— 北京君审律师事务所 金融保险部 ——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