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在外被联系,认罪认罚签不签

2025/07/28 11:28:38 查看16次 来源:王诗婷律师

在取保候审期间,被通知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这是许多犯罪嫌疑人会面临的情况。面对这一抉择,签还是不签,成为萦绕心头的难题,毕竟这一决定关乎自身权益与案件走向,需要谨慎对待。

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什么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领域一项重要制度,其核心在于鼓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承认指控的犯罪事实,并愿意接受处罚,从而获得程序上从简、实体上从宽的处理。从程序角度看,符合条件的案件适用速裁程序或简易程序,大大缩短诉讼周期,提高司法效率。在实体方面,检察机关会依据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情况,提出从宽的量刑建议,法院通常也会予以采纳 。举例来说,张三因盗窃被起诉,若他在侦查阶段就认罪认罚,案件可能适用速裁程序,很快审结,量刑时也会因认罪认罚情节获得从轻处罚;反之,若拒不认罪,案件审理周期变长,量刑上也失去从宽机会。

二、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的利弊分析

(一)签署的好处

1.量刑从宽:这是最直观的好处。根据相关规定,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法院量刑时一般会考虑从轻、减轻处罚,幅度通常可达基准刑的一定比例 。比如,李四涉嫌故意伤害罪,若正常量刑为有期徒刑三年,他认罪认罚后,法院可能根据情节,在量刑时从轻处罚,实际量刑可能降为两年或更低。

2.程序简化:适用速裁程序或简易程序,案件审理进程加快,犯罪嫌疑人不用长时间处于讼累之中,心理压力也能得到一定缓解。而且快速结案,能让犯罪嫌疑人更快回归正常生活,减少案件对工作、家庭等方面的影响。

(二)签署的弊端

1.限制上诉权利:一旦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并接受判决结果,若再提出上诉,检察机关可能会认为犯罪嫌疑人违背认罪认罚承诺,从而提起抗诉,这可能导致二审时加重刑罚。例如王五签署具结书后,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满意上诉,检察院抗诉,二审法院综合考量后加重了王五的刑罚。

2.存在冤假错案风险:在一些情况下,犯罪嫌疑人可能因受到压力、对法律认知不足等原因,盲目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导致冤假错案发生。特别是案件事实存在争议、证据不够充分时,这种风险更高。

三、不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的影响

(一)可能面临较重刑罚

如果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而犯罪嫌疑人拒绝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在量刑时法院可能不会考虑认罪认罚这一从轻情节,最终量刑可能相对较重 。比如赵六和孙七同样涉嫌诈骗罪,赵六认罪认罚,孙七拒不认罪,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孙七的量刑可能会比赵六更重。

(二)案件审理程序正常进行

不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案件将按照普通程序进行审理,审理周期相对较长,犯罪嫌疑人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应对诉讼。

四、取保在外接到签署通知该如何抉择

1.充分了解案件情况:犯罪嫌疑人首先要清楚案件事实、证据以及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可以通过向办案机关了解、查阅案件卷宗(在律师帮助下)等方式,做到心中有数。若案件证据确凿,自己确实实施了犯罪行为,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获取从宽处理或许是较好选择;若认为案件事实有出入、证据存在瑕疵,不签署可能更为合适。

2.咨询专业律师意见:律师具有专业法律知识和丰富办案经验,能从法律角度分析签署或不签署的利弊。他们会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结合法律规定,为犯罪嫌疑人提供专业、客观的建议,帮助其做出正确决策。在律师未给出明确意见前,不要贸然签署。

3.考虑自身实际情况:除法律因素外,犯罪嫌疑人还要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如家庭状况、工作需求等。若希望尽快结束诉讼,回归正常生活,且案件情况适合签署,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可能更符合需求;若时间成本对自己影响不大,更注重案件公正处理,可谨慎考虑是否签署 。

取保在外被通知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时,犯罪嫌疑人务必保持冷静,全面分析利弊,在充分了解案件、咨询律师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后,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决定,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