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一方付出较多离婚时是否可以多分财产?

2025/07/29 20:05:53 查看29次 来源:吴中律师

在婚姻关系中,常常存在一方在家庭事务、子女抚养、老人照料等方面付出更多的情况。当这段婚姻走向尽头,面临财产分割时,付出较多的一方往往会心生疑问:自己能否因此多分财产呢?

从法律层面来看,我国《民法典》明确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这其中虽未直接提及“付出较多方”,但“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为付出较多的一方提供了权益保障的可能。

在现实生活中,付出较多的一方多分财产的情形是有迹可循的。以照顾家庭为例,许多女性在婚后选择回归家庭,承担起照顾子女、老人以及处理家务的重任。她们牺牲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机会,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家庭建设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离婚时仅按照均等原则分割财产,显然对付出较多的一方不公平。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会综合考虑双方在婚姻中的贡献大小。例如,一方长期全职在家操持家务,使得另一方能够安心工作、积累财富,那么在分割财产时,就会倾向于给予操持家务一方更多的份额,以体现对其付出的认可和补偿。

除了家务劳动,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一方在子女成长过程中付出了更多的心血,承担了更多的抚养责任,比如陪伴子女学习、参加各种活动、照顾子女的生活起居等,那么在离婚财产分割时,法院也会适当予以倾斜。因为子女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稳定的家庭环境和充足的关爱,付出较多的一方为子女的成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理应在财产分割上得到一定的回报。

另外,如果一方在婚姻中存在过错行为,如出轨、家暴等,导致离婚的,那么无过错方在财产分割时也会得到更多的照顾。而这里的无过错方,很多时候也是为家庭付出较多的一方。他们坚守婚姻的忠诚和责任,却因对方的过错而遭受伤害,法律通过给予无过错方多分财产的方式,既是对其付出的一种肯定,也是对过错方的一种惩罚。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付出较多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多分财产。在司法实践中,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在婚姻中的付出情况,如家务劳动的记录、子女抚养的相关证明等。同时,法院也会综合考虑财产的来源、性质等多种因素,做出公正合理的判决。

总之,夫妻一方付出较多在离婚时是有可能多分财产的,这体现了法律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以及对家庭贡献者的尊重和保护。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您的权益,我的责任。若您后续需要法律服务的话,可以联系吴中律师。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