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4 11:11:10 查看47次 来源:韩翔律师
在信息网络犯罪高发的当下,帮信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判决结果牵动着无数家庭的心弦。其中,“不退赃能否判缓刑”成为当事人最关注的焦点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明确规定,缓刑适用需同时满足“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无再犯罪危险”及“对社区无重大不良影响”五大核心条件。退赃作为悔罪表现的关键指标,直接影响法官对“社会危险性”的评估,若拒不退赃,可能被视为缺乏悔改诚意,进而降低缓刑适用概率。
司法实践中,退赃并非缓刑的唯一决定因素。例如,某大学生因出售银行卡被控帮信罪,涉案流水达200万元但仅获利3000元,且在侦查阶段主动坦白、配合调查。尽管其家庭贫困无力全额退赃,法院仍综合其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性较小、无再犯风险等因素,最终判处拘役六个月并适用缓刑。这一案例印证了《刑法》第七十二条的立法精神——缓刑的核心在于“再犯可能性”的实质判断,而非单一退赃行为。
然而,退赃的“减罪效应”不容忽视。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及司法解释,积极退赃可视为“认罪认罚”的实质表现,法院在量刑时会依法从宽处理。若拒不退赃,不仅可能错失缓刑机会,还可能面临罚金刑的加重处罚。更需警惕的是,判决生效后,被害人可通过强制执行程序追缴违法所得,届时个人财产可能被冻结、划拨,甚至影响征信记录。
面对复杂的法律程序,普通民众往往难以精准把握量刑尺度。此时,专业律师的介入至关重要。律师不仅能从犯罪构成、证据链条等角度制定辩护策略,还能协助与检察机关沟通退赃方案,最大限度争取从宽处理。例如,某律师团队曾通过论证当事人“技术中立性”及“主观明知程度较低”,成功将一起涉案金额500万元的帮信罪从“三年实刑”争取到“缓刑+罚金”,帮助当事人重归社会。
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守护公平正义的盾牌。面对帮信罪指控,及时委托专业律师,方能在法律框架内找到最优解。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