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5 10:13:55 查看18次 来源:王诗婷律师
在法律程序中,取保候审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它给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等待审判期间一定的人身自由。然而,很多人存在误解,认为办理取保候审就一定要交钱,实则不然,“保证”绝非仅仅是钱的事。
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取保候审的保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交纳保证金;另一种是提出保证人 。这意味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拥有选择的权利,并非只有通过金钱才能获得取保候审的机会。
保证人保证:信誉与责任的担当
选择保证人保证时,保证人需符合一系列严格条件。首先,要与本案无牵连,不能与案件存在任何利害关系,以确保其能公正地履行保证义务。其次,需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这包括具备监督被保证人的能力以及在被保证人违反规定时及时报告的能力。再者,保证人要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这些条件旨在保障保证人有足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来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人一旦确定,便肩负起重要职责。他们需要密切监督被保证人遵守相关规定,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等。一旦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规定的行为,保证人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若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将面临罚款;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保证金保证:金钱担保的规范与考量
保证金保证则是通过交纳一定数额的金钱来担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取保候审的规定。保证金的数额并非随意确定,决定机关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情节、性质,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经济状况,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保证金在取保候审结束后,若被保证人遵守规定,将予以退还。
两种保证方式各有特点。保证人保证更侧重于个人信誉和责任的担保,适用于那些有合适保证人且经济条件有限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保证金保证则通过金钱的约束,对于一些经济条件允许且更适合以金钱担保的情况较为适用。
所以,办理取保候审时,保证方式是多元化的,并非只有交钱这一条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家属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规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保证方式,以合法的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确保刑事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在面对法律问题时,深入了解法律规定,才能做出最恰当的决策。
没有了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