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6 20:56:17 查看33次 来源:吴中律师
在离婚纠纷中,财产分割与债务承担往往是争议焦点。部分当事人为了多分财产或转嫁债务,可能采取伪造债务的手段。若您怀疑对方存在虚构债务的行为,需冷静应对、依法维权。
一、伪造债务的常见表现形式
1、虚构共同债务:通过伪造借条、转账记录等,声称存在夫妻共同债务(如借款用于家庭开支),要求对方分担。
2、恶意串通第三人:与亲友伪造借贷关系,通过虚假诉讼或仲裁确认债务,迫使配偶承担连带责任。
3、隐匿财产并虚构债务:将夫妻共同财产转移后,以“债务偿还”为由主张财产已消耗,减少可分割资产。
二、法律对伪造债务的惩处依据
根据《民法典》第1092条,若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离婚分割财产时,对该方可少分或不分。若离婚后发现上述行为,另一方可向法院起诉,请求再次分割财产。此外,伪造证据可能涉嫌妨碍民事诉讼,法院可依法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三、应对步骤
1. 核实债务真实性
要求对方提供证据:包括借款合同、转账凭证、资金用途证明(如购房合同、医疗发票等)。
调查资金流向:通过银行流水、第三方支付记录等,核查借款是否实际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经营。
询问债权人:若债务涉及第三人,可要求债权人出庭作证,核实借款时间、地点、用途等细节。
2. 申请司法鉴定与调查令
笔迹鉴定:对借条、合同等文件进行笔迹真伪鉴定,确认是否为对方或第三人伪造。
申请法院调查令:若对方拒不提供证据,可向法院申请调查令,调取其银行账户、微信/支付宝交易记录等。
追加第三人参加诉讼:若债务涉及案外人,可申请追加其为第三人,以便法院全面审查债务合法性。
3. 举证债务未用于共同生活
根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夫妻共同债务需满足“共债共签”或“事后追认”原则,或债务用于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若您能证明:
借款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
借款时您不知情且未签字确认;
债权人明知借款未用于共同生活(如大额借款无合理用途),
法院可能认定该债务为个人债务,无需您承担。
四、律师建议
1、婚前/婚内协议:通过书面协议明确财产归属及债务承担方式,降低纠纷风险。
2、保留关键证据:日常注意保存家庭开支记录、财产凭证等,避免对方单方掌控财务。
3、咨询专业律师:离婚诉讼中,及时委托律师介入,制定针对性策略,避免权益受损。
离婚时面对伪造债务的指控,切勿慌乱或盲目妥协。通过法律途径核实债务、固定证据、主张权利,才能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您的权益,我的责任。若您后续需要法律服务的话,可以联系吴中律师。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