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7 11:35:43 查看58次 来源:君审保险律师
保证利益部分
生存年金:合同载明领取金额(如60岁起年领XX万元)
身故保险金:已缴保费/现金价值取大值
满期金:部分版本含约定期限给付(如保至80岁)
浮动分红部分
非保证利益,源于保险公司可分配盈余(≥70%用于分红)
红利分配方式:现金领取/累积生息/抵缴保费
年金领取前退保:前5年现金价值通常<已缴保费
减保取现:年度≤20%基本保额(领取后不可减保)
保单贷款:≤现金价值80%(年化利率约5%-6%)
年金领取起始年龄限制(如55/60/65岁可选)
保证现金价值表(退保底线金额)
身故金赔付规则(不同年龄段取大值系数)
分红不确定性条款
须明确包含:"红利可能为零,不保证分配"
盈余分配说明
需载明非直接挂钩投资收益率(依赖死差/费差/利差)
减保后保额不可恢复
红利停发不构成违约
贷款本息超现价将导致合同效力中止
可考虑情形
持有周期≥25年(覆盖完整增值周期)
接受浮动收益(能承受分红低于演示值)
需补充终身现金流(养老规划)
慎选情形
10年内需动用资金(保证现价或低于本金)
追求绝对收益确定性(保证IRR常<2.5%)
替代健康保障(功能错配风险)
分红波动风险:历史实现率≠未来表现
通胀侵蚀风险:保证收益可能长期跑输CPI
销售误导风险:演示收益≠实际收益
分红实现率核查
要求提供该产品(非公司整体)近5年实现率报告
验证数据备案于银保监会信息系统
保证利益测算
独立计算持有30年的保证内部回报率(IRR)
对比同期国债收益率(10年期约3.0%)
费用透明度
确认无账户管理费/部分领取手续费等隐性成本
销售行为规范
禁止将"演示收益"称为"预期收益"
需书面告知保证/非保证利益占比(投保人签字)
争议解决依据
司法裁判仅支持合同保证利益
分红争议需保险公司举证盈余分配合理性
合同审查重点
逐条核对:保险责任、现金价值表、分红条款
拒签未完整披露保证利益的投保文件
压力测试
按保证利益测算养老金缺口
评估分红连续10年为0的资金承受力
替代方案对比
同预算下对比纯保证型养老年金险
评估国债/存款的流动性与无风险属性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