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2 18:13:57 查看21次 来源:韩翔律师
在直播盛行的当下,不少观众为支持心仪主播慷慨打赏,但若事后发现主播涉嫌诈骗,巨额投入打了水漂,该如何维权?根据《民法典》及相关法律规定,结合真实案例,及时行动并寻求专业律师帮助,是挽回损失的关键。
民法典明确诈骗行为的法律定性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例如,主播在直播中承诺“打赏满额赠送演唱会门票、线下见面机会”,但观众打赏后却未兑现,若主播从一开始就无履行意图,则构成欺诈。此时,观众可依据《民法典》主张撤销打赏行为,要求返还财产。
发现诈骗后,立即行动是关键
若怀疑主播诈骗,第一步是固定证据: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直播录屏等,这些是后续维权的核心依据。第二步,向直播平台投诉,要求封禁主播账号并协助调查。第三步,若诈骗金额达到当地立案标准,需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例如,某网友因主播承诺“消费升至20级灯牌可添加私人微信”,持续打赏超80万元后未兑现承诺,最终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这一案例凸显了及时行动的重要性。
早找律师,专业指导避免“踩坑”
法律纠纷的解决需要专业策略。律师能协助梳理证据链,明确维权路径:若涉及刑事诈骗,律师可协助报案并跟进案件进展;若属于民事欺诈,律师可起草律师函、提起诉讼,要求主播返还财产并赔偿损失。例如,在“榜一大哥”追讨80万打赏案中,律师通过分析主播承诺与实际履行的差距,成功证明其构成违约,为当事人争取到返还部分款项的判决。
法律问题早咨询,防患于未然
无论是打赏纠纷还是其他法律问题,尽早咨询律师能规避风险。律师可在事前审查合同条款、评估行为合法性,避免陷入纠纷;事后则能制定诉讼策略,最大限度维护权益。记住,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发现权益受损后,第一时间行动才是止损之道。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