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2 18:15:28 查看31次 来源:邢环中律师
一、警察不建议请律师的常见原因
1、追求侦查效率与控制讯问节奏
律师介入可能让嫌疑人更谨慎,减少口供或要求证据支撑,增加突破案件的难度。例如,律师常建议当事人“仅回答客观事实”,避免自证其罪,这会打乱警方依赖口供的侦查策略。
部分警察希望以“坦白从宽”施压,促使嫌疑人快速认罪,而律师介入可能强化嫌疑人的沉默权意识。
2、规避程序瑕疵被揭露的风险
若案件存在取证程序违法(如刑讯逼供、诱供骗供指供、未告知权利等),律师介入可能通过申诉、控告或申请非法证据排除,导致案件被退回甚至不起诉。
3、减轻工作负担与避免额外流程
律师介入需警方配合会见、交换意见、处理取保候审申请等,增加基层民警的文书和沟通成本。
部分警察存在固有思维,认为律师“找麻烦”,甚至误导家属称“请律师显得不配合,影响从轻处理”。
4、基于案件性质的片面判断
轻罪案件:警察可能认为情节轻微、证据充分,委托律师“浪费钱”,嫌疑人很快能释放。
重罪案件:若嫌疑人可能无期徒刑或死刑等重刑,警察或劝说家属“省下律师费赔偿受害人争取谅解”,但忽略了律师在证据审查、量刑辩护中的作用。
二、律师介入侦查阶段的不可替代价值
尽管警察可能劝阻,律师在侦查阶段的作用至关重要:
1、保障基本权利,防止非法侵害
监督讯问合法性,避免刑讯逼供、诱供;确保嫌疑人知悉沉默权、申诉权等。北京海淀区试点显示,律师在场使民警更规范执法,翻供率下降。
2、争取案件转机关键节点
黄金37天:律师可申请取保候审、提交不构成犯罪的法律意见,推动检察院不批捕。
精准应对认罪认罚:指导嫌疑人理性评估证据,避免因不懂法而盲目认罪。
3、为后续辩护奠定基础
通过会见了解案情细节,提前收集有利证据;向侦查机关提出法律意见,影响案件定性。
三、如何理性应对警察的“不建议”
1、明确法律权利
《刑事诉讼法》规定,嫌疑人自第一次被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起,即有权委托律师。警察无权剥夺这一权利,仅能告知可选择。
2、区分案件类型决策
轻罪案件:若经济困难,可申请法律援助。
争议性或重罪案件,,务必尽早委托专业刑辩律师。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