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收农民土地,社保安排不可少​

2025/08/12 19:50:50 查看29次 来源:京盟律师杜柏飞团队律师

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朋友们往往将目光聚焦于土地补偿款的多少。然而,有一项关乎长远生计的重要安排常常被忽视,那就是社保。依法征收农民土地时,缴纳社保可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项,而是法律明确规定的必要举措,是保障农民权益的关键环节。

 一、社保是征收“必选项”

   我国多部重要法律都对征收农民土地时的社保安排作出了明确且严格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清晰指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相应的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主要用于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缴费补贴。这就意味着,只要涉及农民集体土地征收,政府就有责任确保被征地农民的社保权益得以落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九十六条也强调,征收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足额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险费,按照国务院规定将被征地农民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从这些法律条文中不难看出,社保在土地征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绝非可有可无。它是保障农民在失去土地这一重要生产资料后,依然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拥有稳定未来的坚实后盾。

  二、社保如何保障被征地农民权益

  1.养老保险:养老生活的“定心丸”

   对于被征地农民而言,养老保险是社保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当农民因土地被征收而失去了传统的土地养老保障后,养老保险便成为他们晚年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一般来说,被征地农民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便可依据所缴纳的养老保险,按月领取养老金。这笔养老金能够保障他们的日常衣食住行开销,让老年生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不至于陷入生活困境。

  2.医疗保险:应对疾病的“保障”

   疾病是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的风险,对于失去土地后经济来源相对单一的被征地农民来说,医疗费用的负担更需重视。而纳入社保体系后,被征地农民能够享受医疗保险带来的实惠。在生病就医时,医保可以按照规定报销部分医疗费用,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医疗负担,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的发生。

  三、被征地农民社保如何落实

  1、确定保障对象

   并非所有被征地农民都能直接纳入社保保障范围,各地一般会有明确的认定标准。通常,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对象是指因政府统一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而导致失去全部或大部分土,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年满 16 周岁且为当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人员。同时,一些特殊情况也会被考虑在内,例如入学、入伍前符合条件的在校大中专学生以及符合退役后回原籍安置条件的义务兵及下士、中士等,也可能被纳入保障对象范围。

  2、社保资金筹集

   被征地农民社保资金的筹集渠道多样。一方面,用地单位需缴纳一定费用。如在某些地区,征地时按不少于每平方米一定金额的标准征收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另一方面,政府也会从财政资金中划拨一部分,像根据土地出让收入情况和实际需要,提取土地出让纯收益的一定比例用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此外,集体补助资金也是来源之一,比如征地拆迁补偿部门在划拨征地补偿费时,提取一定比例的征地补偿费用于此项保障。当以上资金仍不足以支付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时,当地政府会予以补足,确保社保资金足额到位。

  3.参保流程与方式

   当确定了保障对象和筹集到社保资金后,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参保环节。一般流程为,在《征收土地预公告》发布后,农民本人向所在村(社区)提出申请,填写相关认定表,并提供居民身份证、居民户口簿内页原件及复印件,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原件及复印件等资料。之后,所在村(社区)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张榜公示。公示无异议,再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复审,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会审,会审结果再次公示。两轮公示都无异议后,县市区人民政府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对象予以审定。

   在参保方式上,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被征地农民可自主选择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按规定逐年缴费,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会为其逐年提供参保缴费补贴;已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被征地农民,按规定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不能以违规一次性补缴方式纳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若被征地农民选择不参加上述社会保险,或不符合参加条件,则无法享受参保缴费补贴

   当土地被征收,社保就是农民未来生活的重要保障。农民朋友们要清楚了解自己在土地征收中的社保权益,征收方也务必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落实社保政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被征地农民在土地被征收后,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公平正义。



关于我们| 业务介绍| 加入律图| 帮助中心| 网站地图| 意见反馈| 不良信息举报 >>

Copyright©2004-2021 成都律图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18055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60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