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2 19:52:37 查看32次 来源:京盟律师杜柏飞团队律师
在土地征收的复杂事务中,有一条底线绝不能被跨越,那就是“未批先征”。这一行为不仅破坏了土地征收的法定秩序,更严重损害了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一、法律红线,征地必先获批准
我国《土地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土地征收划出了清晰的法定流程。简单来说,征收土地必须先获得有权机关的批准,拿到征地批文。这就好比开车上路,得先有合法驾照,没有批文就征地,无疑是“无证驾驶”,危险且违法。
按照规定,征收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或者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
需由国务院批准;征收其他土地,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同时,建设占用土地,若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还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二、未批先征的危害
1.损害农民切身利益
未批先征往往意味着农民在没有充分知晓、同意,也未得到合理补偿安置的情况下,就被迫失去土地。比如,一些地方在未批先征时,补偿标准随意制定,远低于法定标准,农民拿到的补偿款根本无法保障后续生活。有的农民失去土地后,既没有足够的资金重新置业,又因缺乏技能难以找到合适工作,生活陷入困境。而且,未批先征还可能导致农民无法享受应有的社保等政策待遇,严重影响他们的长远生计。
2.破坏土地管理秩序
土地管理有着严格的规划和制度,每一块土地的用途、开发强度等都有明确规定。未批先征会打乱这些既定规划,使得土地利用变得混乱无序。一些地方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未经批准就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用于商业开发等项目,这不仅破坏了耕地保护制度,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也使得土地资源无法得到合理配置,影响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未批先征的法律后果
1.行政责任不可免
对于未批先征的行为,相关责任人要承担行政责任。依据《土地管理法》,无权批准征收、使用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占用土地,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占用土地,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用地,或者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批准占用、征收土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征收、使用土地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情节严重的,可能面临撤职、开除等严厉处分。
2.刑事责任逃不掉
若未批先征行为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还可能触犯刑法,构成犯罪。比如,非法批准征收、使用土地,数量较大,或者致使国家和集体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相关责任人可能会被追究非法批准征收、征用、占用土地罪等刑事责任。一旦被认定犯罪,将面临有期徒刑等刑事处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沉重打击。
四、被征地农民如何应对未批先征
1.核实批文情况
农民朋友们在面对土地征收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核实征地是否有合法批文。可以要求征收方出示相关征地批文,查看批准机关、征地范围、面积等内容是否与实际征收情况相符。如果征收方无法提供合法有效的批文,那么极有可能存在未批先征问题。
2.及时寻求法律救济
若确定遭遇未批先征,不要慌张。可以向当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或上级政府部门投诉举报,请求依法查处非法征地行为。同时,也可以通过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了解征地相关信息。若问题仍未得到解决,还可以委托专业征拆律师,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确认征地行为违法,并要求合理补偿。在一些案例中,被征地农民通过法律途径,成功维护了自身权益,让违法的未批先征行为得到纠正,获得了应有的补偿。
未批先征是土地征收领域的严重违法行为,绝不能被容忍。无论是从保障农民权益,还是维护土地管理秩序的角度出发,都必须严守法律底线,杜绝未批先征现象。农民朋友们要增强法律意识,敢于对未批先征说“不”,通过合法途径捍卫自己的土地权益。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