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6 11:53:25 查看13次 来源:甘肃方域西涛律师事务所律师
荣誉权纠纷
荣誉权纠纷是指因侵害他人荣誉权而引起的纠纷。以下是关于荣誉权纠纷的详细介绍:
一、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1031条规定,民事主体享有荣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荣誉称号,不得诋毁、贬损他人的荣誉。获得的荣誉称号应当记载而没有记载的,民事主体可以请求记载;获得的荣誉称号记载错误的,民事主体可以请求更正。
二、主要类型
非法剥夺他人荣誉称号:未经法定程序或非授予机关擅自撤销、剥夺他人荣誉称号。
诋毁、贬损他人荣誉:通过不实言论、恶意散布等方式破坏他人荣誉的名声。
阻碍荣誉权人获荣誉:在他人具备获得荣誉的条件时,故意设置阻碍,不让其获得荣誉。
荣誉记载与更正纠纷:获得的荣誉称号应当记载而没有记载,或记载错误的,民事主体可以请求记载或更正。
三、管辖法院
根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荣誉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地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如果是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的侵犯荣誉权的行为,信息网络侵权行为实施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所在地,侵权结果发生地包括被侵权人住所地。
四、责任承担
停止侵害:立即停止对他人荣誉权的侵害行为。
消除影响:采取适当方式消除侵权行为对他人荣誉造成的不良影响。
赔礼道歉: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向受害人赔礼道歉。
赔偿损失:包括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物质损失如因荣誉被剥夺导致的经济损失;精神损害赔偿需根据侵权行为的严重程度、受害人的精神痛苦等因素确定。
五、典型案例
非法剥夺荣誉:学校擅自以虚构小组名义领取学生获奖证书及奖金,构成非法剥夺荣誉权。
诋毁荣誉:厂长因个人恩怨宣布撤销员工“劳模”称号及奖励工资,被认定构成侵权,需恢复荣誉并赔偿精神损失。
公共利益关联:若侵权行为涉及英雄烈士等公共利益,法院会兼顾社会价值维护,判决可能包括消除社会影响等。
六、注意事项
荣誉权与名誉权的区别:荣誉由特定组织授予,评价标准具体专业;名誉是社会公众的评价,标准宽泛模糊。
举证责任:荣誉权人需证明荣誉的合法取得及侵权行为存在。若证据不足,可能面临败诉风险。
若遇到荣誉权纠纷,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该律师其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