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 08:21:49 查看43次 来源:袁伟民律师
来源:人民法院报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原告向法院提交证据时将于己不利的聊天记录进行了删减,被被告当庭拆穿。法院将如何认定这一行为?原告将面临怎样的法律后果?近日,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对原告作出训诫并罚款的司法惩戒决定,判令被告支付相应货款。
某海产公司经营水产销售业务。2021年12月起,乔先生陆续在该公司购买水产产品,双方通过微信不定期对账、催款、付款。后来,因乔先生未结清货款,某海产公司将乔先生诉至宝山区法院,请求判令乔先生支付货款。
某海产公司庭前向法院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显示,乔先生累计欠付货款13万余元,某海产公司多次催讨,乔先生未曾提出异议,仅希望延长付款期限。某海产公司表示,乔先生对欠款金额均认可,仅因资金周转困难而无力付款,双方就案涉金额无争议。
庭审中,被告乔先生辩称,某海产公司提供的微信聊天记录不实,其存在将微信聊天记录部分内容进行删减的行为。双方微信对账时,自己曾对一部分欠款提出过异议,并且还陆续通过微信向某海产公司支付货款3万余元,现在自己应仅欠某海产公司8万余元货款,并向法庭出示了双方微信聊天全部记录。
法院审理后认为,根据查明的事实,被告乔先生确实在微信聊天中对货物的单价、重量、死亡率、免赔率等影响货款金额的因素提出过异议,并支付过部分货款。但原告某海产公司将上述内容及转账记录均予以删除,仅摘选了对其有利的部分作为证据提交。该行为是对影响案件基本事实认定的重要证据进行有倾向的摘录和删减,属于变造证据,严重妨碍了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有必要对原告某海产公司的行为加以警示惩戒。
据此,宝山区法院依法对某海产公司作出训诫并罚款的司法惩戒决定。决定作出后,某海产公司不服,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复议。上海二中院复议维持原决定。
对买卖合同纠纷,宝山区法院依据认定事实,扣除了乔先生所提异议中的合理部分,判令乔先生支付某海产公司货款8万余元。
一审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服判息诉。该判决现已生效。
律师资料
该律师其他文集